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小作坊生产食品作出具体要求,其中之一是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县级行政区域,严格限制在商场、超市销售。力争到2009年,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下降50%;到2012年,基本消除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现象。那目前广州市场上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状况怎样呢?
豆制品是广州小作坊加工的重点!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市若干超市发现,无证无照小作坊加工的豆制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一些超市,当记者问及商场内豆浆的产地时,消费人员以笼统的广州应付记者。有业内人士透露,规模较小的超市有可能引进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因为销售量不大,小作坊能应付得来,而且利润高。
超市自己加工产品成监管盲点?
现在,广州各大超市纷纷推出自己生产的食品。昨日,在康王中路一家超市,记者发现,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摊档里正用简单的加工工具生产黑芝麻糊。记者注意到,消费者从黑芝麻糊的包装上根本无法获得制作工艺、添加剂等相关信息。有专家提出,超市的加工场地、设备和面积毕竟比不上专业的食品企业,而与小作坊相差无几,若质监局不监管超市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超市生产、加工的食品恐成为监管的盲点。
寄生超市的个体户会成监管难点?
看见各大超市人流量巨大,很多个体工商户打起了“寄生”的主意。在康王中路某大型超市,记者发现,进口处卖板栗的个体摊档生意异常红火。而板栗摊档上既没有工商执照,也没有卫生执照,超市销售人员更告诉记者,摊档销售人员并非超市工作人员。记者在这个摊档买了一包袋装长寿果,包装上既没有生产地址,也没有相关产品信息,更无QS标志。其实,这种寄生的个体户完全符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
昨日,广州市质监局表示,将联合工商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连续开展3次以食品为重点的综合性专项执法行动,并加大对节日热销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巡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