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起食品质量事件见诸报道之后,食品安全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不仅如此,从更深层次看,食品安全问题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而粗放型增长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质量标准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说到底还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而食品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这必然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更为紧迫的要求,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食品安全也与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只有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据商务部不久前对农村生产者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农民不知道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兽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使用,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68.9%的蔬菜上市前没有经过产地检验。因此,如果不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问题就无法从源头上得到解决。
再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目前在我国的食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有总量上的优势。但这其中往往良莠不齐,许多食品小作坊经营分散、设备简陋、工艺水平低,质量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质量保证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不少企业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事实证明,中小食品企业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因此,进一步加强食品企业的集中度,做大作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实现食品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从生产环节,保障食品安全。
另外,从国际上看,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产品品牌知名度低。这也是导致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出口食品质量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比如我国稻谷加工达到日生产能力400吨及以上合理规模的企业不足1%;甘蔗糖厂的平均日榨能力仅为2500吨;规模以上软饮料企业的年均产量只有3万吨;罐头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000吨左右。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食品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多程度上都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研究表明,食物当中的化学元素,归根到底来自于它的生长环境和养殖环境。一旦环境被破坏、被污染,食品安全又从何谈起?
由此可见,从食品安全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再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张简单的饭桌上,其实包含了经济发展的全部道理!而要改变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现状,就不能采取“头痛医头”的简单做法,而是要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从食品生产的源头入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使广大消费者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