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及中长期安全问题

   日期:2007-09-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23    

  在近期市场粮价、猪价波动下,人们对粮食安全产生了疑虑,当前需要正确认识国家粮食安全的总形势。

  2001 年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对“粮食安全”概念的权威界定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取得足够的、富有营养和安全的粮食。同时,该委员会认为,FAO原来关于谷物储备相当于当年总消费量17%~18% 的粮食安全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粮食消费、居民营养与健康,以及粮食安全的实际状况。例如,经济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粮食储备,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严重缺粮,世界上还有8 亿贫困人口食不果腹。基于这种看法,他们制定了衡量世界粮食安全的7 项指标体系,即:营养不足人口发生率;人均膳食热能供应量;谷物和根茎类食物占人均膳食热能供应比例;出生时预期寿命;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 岁以下体重不足儿童率;体重指数<18.5的成人所占比例。这一指标体系被看成是关于粮食安全的最新概念。它更多考虑到民众、特别是贫困群体的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更具有人性化特点。

  在2004 年国家科技部有一个研究报告,笔者曾参与了报告的研究。报告曾经提出“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的概念。其内涵是:从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出发,在高度重视大宗产品粮食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其他多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在坚持粮食为基础的条件下,做到各项动植物性食物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采用这种新的粮食安全观,把以粮食为重点的国家食物安全建立在更广阔、更丰富的资源基础之上,开阔视野,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湖泊、江河、草原、森林、山地、丘陵,甚至沙漠等各种国土资源。从而,更有利于开发生产丰富多彩的高价值的食品,更有利于满足民众小康化生活需求,更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或者说以粮食为重点的国家食物安全。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则需要用客观指标体系为标尺。多年来,我国也主要以FAO提出的粮食安全储备系数作为衡量国家粮食安全的指标。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同时参照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制定并确认的七项指标体系,衡量我国粮食安全水平也不可继续采用单项指标,需要采取内容完整、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它应该包括以下指标:(1)全国粮食总生产量;(2)粮食总供给量;(3 )人均粮食占有量;(4 )粮食自给率;(5 )国家粮食储备量;(6)广大居民营养状况;(7)粮食市场供应体系的完备及效率;(8)尚处在温饱线以下弱势群体人口的数量与营养状况等。与过去采用的单一指标相比较,采用以上指标体系衡量国家粮食安全能够更真实、更人性化反映国家粮食安全的状况。

  我国目前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的主要标志有八点:其一,粮食增产势头旺盛。广大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2005年总产达到48402.2 万吨;2006年再增长到49200.0万吨。2007 年全国夏粮连续四年增产,达到11543万吨。目前粮食总产量和总供给量完全可以满足总需求量,市场供应充足。其二,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高水平。多年来,我国主要进口大豆,出口相当数量的谷物,粮食自给率都在95%以上。其三,国家粮食储备充裕。近三年来,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长,储备粮数量充裕,结构大体上合理。其四,人均占有粮食量保持在较高水平。2004 年为722.4 斤;2006年增长到757 斤以上;另外,粮食主产区农户存粮较多。其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健突破。迄今,全国已全面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形成多渠道、多成分、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其六,人均动物蛋白食品占有量明显增加。2006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增长到81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124.62 斤;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290 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50.62 斤以上;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50 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80.77 斤;全国禽蛋总产量增长到2940万吨,人均达到45.23 斤。其七,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迄今,全国农村温饱线以下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上下降到目前的1.6%。其八,城乡居民生活普遍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到2006 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低到3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低到43.0%,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初步实现了小康化。???但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即隐伏着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一是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43 亩,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2.7%。除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粮食生产规模较大外,广大中部和南方农区,农户平均生产规模只有几亩或十几亩,超过1公顷的寥寥无几。

  二是灌溉水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76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2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远低于世界水资源丰富国家。至今全国尚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北方缺水面积高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常年缺水300亿立方米,遭受干旱威胁的耕地面积在2~3亿亩之间。尤其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粮食主产区降水量稀少,水资源缺乏,致使旱灾成为制约农业粮食可持续增长的致命因素。

  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总体还在恶化。目前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还在加重,有多达86.67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出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 ;森林覆盖率远低于31.4% 的世界平均水平;北方沙漠化面积高达17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危害和威胁的人口多达1.7 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250 亿元。还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中国贫水,另一方面水资源污染还在加剧,全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7.3%以上,且呈上升趋势。作为农业、粮食和主要食物产业绿色屏障的生态环境总体上仍然堪忧,其危害和损失仍在加剧。

  潜在的问题还有科技储备不足,服务体系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等等,面对上述各种风险因素,我们务必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风险性,即非安全性;务必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确保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

  (作者丁声俊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