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将开展四方面研究

   日期:2007-09-2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31    

 人民网科技9月17日北京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50年庆”第一期访谈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叶志华所长认为,作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今后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要围绕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以及管理方面对产品质量安全所提出的科技需求,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及时调整科研布局,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风险评估技术、农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和学科建设,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扎扎实实开展科学研究,早出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快速改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按照这个科研思路,必须做好两项基础工作:一是分析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科技需求,二是确定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重点领域。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科技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需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迅速增强。在农产品及农产食品方面,保证消费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基本要求。然而,何为安全?如何实现产品安全?如何保证消费安全?其中存在大量的科技问题有待研究。

  其二,保障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安全,需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在国内市场也受到国外农产品的严重冲击,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及国家集团以质量、安全为由,设置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风险增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我国农产品贸易安全,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需要尽快组织精干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研究,及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应对措施。

  其三,维护农产品的正常的市场秩序,需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农产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食用农产品,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我国消费市场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农产品散装上市,既没有标识,更没有商标,来源不清,优劣难辨,市场监管困难,因食用劣质的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而引起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标识制度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际惯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确定科学的指标、限量和方法,是建立和实施这些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其四,建设与发展农业质量标准学科,需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尚处于学科建设的初期,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没有破题,大量的技术难题亟待研究,包括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理论问题,方法问题及技术问题。只有紧密结合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及消费的实际,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活动和坚实的基础研究工作,才能带动农业质量标准及食品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既是农业质量标准与食品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该学科成长与进步的根本和源泉。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需求分析,同时结合国际上食品安全“以科学为基础”的原则和“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方针,叶志华认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重点领域:

  积极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农产品的种养殖过程是食品污染的重要源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为了获得较高产量,往往不得不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滥用这些有毒有害的农用化学品,就会造成这些污染物在食用农产品中残留超标,导致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国近年来所出现的许多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农产品出口受阻事件,均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有关。如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毒素超标、抗生素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鉴于食品污染的源头在农产品的种养殖过程,尽快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及外源污染物的监控与治理技术研究,农业投入品、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技术及替代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为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控提供科技支撑,不仅是保证食品原料的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大势所趋,而且非常急迫。

  深入开展农产品快速精准多目标检测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水平。

  对于农产品而言,不仅污染物品种繁多,而且污染源复杂,依靠单一的检测技术难以全面及时地了解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之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各异,大量的农产品都是鲜活产品上市,要求及时准确地判断其质量安全状况,保证产品的及时交易。因此,急需组织专门的队伍,设立科技专项,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精准、多目标检测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与监管的技术水平。

  广泛开展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研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方面,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风险分析方面,在深入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先后建立了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等一套技术体系,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这些经验很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国内农产品市场监管也对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提出了客观需求,特别是有关农产品污染物安全限量及标准的确定,更是当前之急需,面临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要做。同时,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转基因食品(GMO food),急需开展风险分析,提出确凿的科学依据,明确其安全性或风险,正确地指导和引导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p#分页标题#e#

  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我们指导农业生产、规范农产品市场和引导消费的重要依据。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现有生产技术水平,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一般来说,标准的制定是将生产经验和科研结果结合起来,将其规范化、条理化,再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核,最终由权威部门发布实施。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彼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就农业领域而言,经过各有关方面近十年来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但是,现有的农业标准体系不完整、不同层次标准不配套、标准之间交叉重复、指标参数不一致、标准技术水平低、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加之农产品种类繁多,产地环境复杂,产业链条长,污染环节多,许多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至今尚无技术标准,仍处于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消费的“三无”状态。因此,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完善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重点是加强技术标准、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即:(1)技术标准研究,包括质量标准(产品标准,品种标准)、安全标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营养成分含量等)、方法标准(大量的监测技术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2)技术法规研究,包括规章、条例、强制性标准;(3)合格评定程序研究,主要是对进口产品符合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评估,防止因不合格而导致风险或损失。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