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为什么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老是解决不了?

   日期:2012-01-29     浏览:179    

  我毫不怀疑蒙牛近年来确实在慈善领域贡献巨大成绩斐然,但一边是为慈善捐出的巨款,一边是频出的三聚氰胺事件、特仑苏事件、黄曲霉毒素事件,二者孰重孰轻?孰先孰后?

  答案很明显:对于那些问题频出的企业,先不要提什么慈善与捐款,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就是在尽最好的“社会责任”!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1年,会发现这一年是三氯氰胺事件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搅动公众视野最多的一年。

  先是3月份央视315曝光了河南“瘦肉精”事件,揭露出一个庞大的瘦肉精地下非法生产销售的网络;随后,又爆出“染色馒头”事件,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馒头中加入色素、防腐剂,回炉过期馒头,更改生产日期,制成“染色馒头”后销售到联华、华联等多家超市;紧接着是“地沟油”事件,调查发现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地沟油加工产业链,其规模之大及设备之先进均超出一般人想象;此外还有味千拉面的“骨汤门”、比三聚氰胺毒20倍的“塑化剂”、沃尔玛销售假冒“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燕粪熏蒸的所谓“血燕”、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到年底,又爆出蒙牛纯牛奶被查出含致癌物黄曲霉素。

  而2012才开年没几天,2011食品安全“故事”的续集就频频上演:三元鲜牛奶被疑改生产日期、禽始皇酱板鸭等4种肉制品不合格、五粮液自园春酒被查不合格、10种蜜饯类食品添加剂超标、20种食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30批次食用油不合格......

  3、4、5、10、20、30......触目惊心啊!

  这些年,无论是GDP总量也好、国民人均收入也好,中国社会一直在进步之中,但为什么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卫生领域,发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难道这个顽疾就真的治不了吗?

  2011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一下子开展了两个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一个是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一个是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摧毁了一大批地下非法销售生产网络,使人心为之一快,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就像当年因三聚氰胺对乳业的整治一样,恐怕难有治本之效,真正的办法还是要在全面完善相关法规方面着手,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地带”和打“擦边球”现象,杜绝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

  惩罚力度不够严是当前食品安全法规的一大缺点。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也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看法,连食品生产企业自己都这么认为,比如,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三元集团董事长张福平就表示,应以更大处罚力度对付那些情节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生产企业。

  中国到现在还有惩罚性赔偿制度,而在很多国家,对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都会施加惩罚性赔偿,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最近说“谁制假售假就让谁倾家荡产”,在惩罚性赔偿制度下,这句话才真正落到实处,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处罚,足以让当者哭、闻者戒。

  据媒体报道,2010年底,德国一养鸡场发现饲料遭致癌物质二噁英污染。事发后追溯机制立即启动,违法企业很快浮出水面。对于这次二噁英事件中的肇事者,德国检察部门提起了刑事诉讼,同时,受损农场还提出了高达数千万欧元的民事赔偿。

  在美国,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召回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三大法宝,巨大的违法成本使企业一般不敢以身试法,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美国每年大约都会扔掉价值910亿美元的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过了保质期,企业宁肯扔掉,也不敢拿出去忽悠消费者,代价太高。

  按中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对于不法企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这种低廉的违法成本与违法所得的潜在暴利相比,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鼓励。

  低廉的违法成本不但使很多本土企业敢于以身试法,一些原本在国外表现良好的外企,来了中国以后也开始走法律的钢丝。

  中国消费者太宽容是不法食品企业敢于屡屡犯错的另一大原因。在一个良性的商业环境中,单是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就已经足够使那些犯错企业变得门可罗雀、倒闭破产,但在中国却远非如此,消费者总是喜欢给犯错企业多一次机会,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后,几大出事企业在头一季度均遭受损失,但转过去下一个季度就实现了盈利,面对如此健忘的消费者,不法企业自然是有恃无恐。

  消费者素质整体偏低是“太健忘”、“太宽容”的原因之一,但消费者也很无奈,首先是它们对面的利益群体太强大,还是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在乳业几乎集体沦陷的时候,人们其实没有更多选择,只能选择“健忘和宽容”,难道让中国人以都不喝奶来进行抵制?这显然也不现实。

  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的另一重无奈。中国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和信息鸿沟,一个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很可能在大城市里已经家喻户晓,但在一些乡村包括中小城市却没多少人知晓,这导致出错企业一直有市场,比如在黄曲霉素事件后,蒙牛就坦承,其销量短期内在大城市有所下降,但在小城市却基本上不受影响。

  当然,和遇到的其他所有产品质量问题一样,在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也要面对维权成本过高的难题,这使得他们没有信心去抵抗和自我保护。

  面对频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也有苦衷,比如法规不健全、人力匮乏、装备不先进等,但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向违法企业发动一场食品安全的人民战争,使它们陷入到维权消费者的汪洋大海之中,则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这需要有关部门做到两点,其一是真正跟消费者站在一起,而不是跟利益集团穿一条裤子,比如,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维护公众权益,而不是迁就企业利益,不能一水饺出问题,就站出来说原因是“我国速冻食品标准太过严格”,更不能把标准制定大权交给企业来掌握。

  其次,国家应该承担起教育消费者的责任,这在国外早有先例,比如以前日本早期也曾经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但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专门进行消费者教育,日本政府设立了“国民生活中心”,向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与国民生活有关的信息和调查结论。而且从中小学里开始,就开设了大量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课程,以从小培养民众的消费者权益意识。在美国,食品安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只有中国有了一代成熟、挑剔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才有彻底根除的希望。

  最后,还有中国企业要真正肩负起社会责任,近几年来,“社会责任”开始频繁出现在一些企业的宣传资料中,这些企业也拿出相当部分资金来从事济贫助学等慈善活动,比如,蒙牛就因此而被某媒体评为2011年度的“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我毫不怀疑蒙牛近年来确实在慈善领域贡献巨大成绩斐然,但一边是为慈善捐出的巨款,一边是频出的三聚氰胺事件、特仑苏事件、黄曲霉毒素事件,二者孰重孰轻?孰先孰后?

  答案很明显:对于那些问题频出的企业,先不要提什么慈善与捐款,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就是在尽最好的“社会责任”!

  2012年,中国百姓会吃得安全放心吗?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