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中国红枣出口形势看好

   日期:2007-10-2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56    

    眼下正是红枣采摘季节。面对丰收景象,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种植国和惟一的枣产品出口国,红枣及其加工品在国内消费和外贸出口方面将迎来黄金期。

    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李疆等专家分析,国外由于没有枣原料,虽然有深入的研究,但难以出现与枣相关的产品开发企业和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红枣产品几无任何竞争的威胁。

    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理事长刘孟军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枣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力研究开发适宜于鲜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种,无疑将丰富人们的膳食种类,给枣类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产业现状:

    种植分散、加工链条短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的枣树基本种植在山地、坡地或家庭庭院,基本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较少,中国红枣品种现有704个,但品质好的不超过20个。优质品种少,就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此外,经营枣业的企业基本上是沿用从农户手中或枣贩处收购——进行加工处理——进入市场的传统产销链形式,真正上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的红枣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还没有形成。

    据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虽有个别企业努力打造品牌,但由于企业所处区域土地资源和行业整体规模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市场,产生规模市场效应。

    不过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目前,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的趋势。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跨省区的“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包括晋陕黄河两岸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面积达到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在红枣产品的的延伸加工方面,历史上中国北方以自然晾晒的干制为主,南方以加工果脯为主,其他主要红枣制品包括枣酱、枣粉、枣片、枣酒、枣茶、枣醋、枣泥等,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一些企业正在实现突破:新疆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枣素”等红枣提纯深加工产品已经问世。

    发展措施:

    品种更新换代,普及良种化

    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专家认为,在市场不断扩大、利润仍然增长的红枣市场机遇前,中国应加速红枣品种更新换代,普及良种化,在种植中坚持苗木的嫁接化、栽植矮密化、施肥有机化、修剪精细化、病虫防治综合化、采后处理机械化、分档化、产品绿色化等,使红枣品质呈现高级化、多样化、绿色化、品牌化。

    在红枣的种植中,根据国内各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特点,将适宜制干的红枣“西进”,将鲜食品种北移,更多靠近消费市场及海外市场,同时要适度控制增长规模,做到优化区域布局、优化产业布局。

    除了传统的红枣干枣产品外,专家认为尤其需要把握两个红枣产品对市场的开拓作用:一是鲜食枣,二是红枣深加工产品。

    大果型鲜食枣是世界性未开发的高档名贵保健型果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消费者没见过、没吃过、没听说过中国鲜食枣。目前,这种鲜食枣在北京、大连零售价每公斤30至40元、在香港每公斤364元,在美国一个鲜食枣1美元,因此,鲜食枣市场的开发前景,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销售前景都非常广阔。专家预测,大果型鲜食枣的世界市场开发有可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时间,所以大果型鲜食枣的发展还远远不存在市场过剩的问题。#p#分页标题#e#

    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红枣中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红枣多糖分子、芦丁、着色剂、膳食纤维、环磷酸腺苷,提示了红枣深加工应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复合饮料,即将红枣汁与其他果品混合生产饮用;二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应用的着色剂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药品、保健品方向,对其进行深加工并与其他中草药结合、研发生产具备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药品将最具潜力。

    李疆等专家认为:培育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能发挥引导性、垄断性的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是促进红枣产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促进红枣种植业、加工业的发展,除了在种植规模上依托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实施联片种植外,尤其需要对加工企业、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建立规模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汇聚多层次的企业,充分延伸产业链,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龙头企业的品牌,最大程度地整合研发力量,避免同质化竞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