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报道】题:中国是决定食品价格的关键(记者征·乌尔里克)
从许多方面来说,全球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感觉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在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已经使通货膨胀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一些结构性问题是引起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中国只拥有占世界7%的农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巨大的挑战表明,中国必须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跟上食品需求性质变化的步伐。
这一代比较富裕的中国消费者正在从传统饮食习惯转向依重肉类、鸡蛋和奶制品的饮食习惯。中国城市人口——每年增长1500万到2000万——消费的肉类比农村人口多三倍。
中国70%的玉米和大豆以及大约一半的白薯用于饲养家畜。生产1公斤猪肉需要5公斤到7公斤谷物。自1990年以来,中国饲料行业年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8%。
在需求增长的同时,最近采取的发展生物燃料的措施又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中国乙醇生产者增加用谷物提炼的乙醇产量,消耗大量的玉米。认识到这对饲料行业的威胁,中国停止批准用玉米提炼乙醇的项目,转而鼓励用木薯等作物生产生物燃料。
鉴于农民改种价格高的经济作物,粮食供求关系失去平衡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中国通过频繁的政策干预和经济补贴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如果没有这些措施,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逐步取消对进口大豆的限制,几年内,中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中国的目标是在诸如大米和小麦等粮食方面保持自给自足,同时会进口更多的饲料粮。中国很快就会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以弥补国内供应的缺口。
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实现农业现代化。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预计,日益增加的农业收入和农村教育投资将提高对有机肥料和先进灌溉系统的需要。政府还可能会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
随着13亿中国消费者富裕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和国内食品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能否成功地解决其农业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不仅是中国的食品价格而且是全球市场的食品价格——是否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