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食用油涨价引出“食物安全”话题

   日期:2007-12-0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82    

  “将来我国即便有经济能力进口植物油,但可能会出现有钱无处买的局面”;“强调粮食安全是对的,提‘食物安全’更为全面”

  进口油料占国内消费总量六成

  食用油价格不断攀升,成为近段时间消费者和政府共同关注的一大问题。12月1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花生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原料短缺乃食用油价格上涨主因。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本是油料生产大国,油菜、花生、芝麻等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子的生产也名列前茅。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后下降更快。

  据统计,最近5年,全国油料年总产(含大豆)维持在4300万—4800万吨,国产植物油年产量仅维持在900万—1000万吨左右,其中菜子油和花生油之和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70%以上。另一方面,全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从1740万吨上升到2235万吨,消费的增长远远高于生产的增长。

  因此,油料、油脂进口持续高位增长。自2003年开始,大豆进口量已突破2000万吨,2006年大豆进口量为2828万吨,占进口油料的97%,是国产大豆总产量的1.84倍。

  近一年来,我国合计进口了1300多万吨植物油(含进口原料加工),进口油料占国内消费总量的60%。

  花生油在华东、华北某些地区,是首选甚至是惟一的居民食用油来源。从国产食用植物油生产和供给看,花生油占了25%的份额,仅次于菜子油;从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看,花生油占17%份额,仅次于大豆油、菜子油和棕榈油。省花生研究所所长禹山林认为,全国现有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对花生油的年需求量约280万吨,生产量仅230万吨,需要增长20%以上才能满足基本需要。

  油料已成为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年进口花费1000多亿元,是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廖伯寿指出:“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升,发达国家利用植物油大规模转化生物柴油是一种必然趋势(2007年欧盟将生产柴油约500万吨,80%来自油菜),全球植物油市场需求量将成倍增长。将来我国即便有经济能力进口植物油,但可能会出现有钱无处买的局面。”

  油料生产供给必须立足国内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指出:“油料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油料(或食用油脂)总产量增长缓慢之间的供不应求矛盾,是我国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发展油料生产,保证食用油安全,已是当务之急。强调粮食安全是对的,提‘食物安全’更为全面。”

  食用油是百姓餐桌上的必需品,油价上涨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9月22日发布文件要求,油料生产和供给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力争2010年,油料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6%左右,总产增加14%。

  傅廷栋认为,油料作物生产效益偏低,政府指导政策不是很到位,科研发展滞后于生产需要,是油料作物总产量增长缓慢的几大原因。

  “像大豆育种攻关,5年才500万元,几十个单位分。而美国一个公司一年就投入4000万美元从事大豆研究。油菜近10年全国省部科技项目总投资1.5亿,年均1500万元,SWAB公司年均油菜研究投入比我们全国还多。”

  廖伯寿表示,我国油料供给短缺局面将长期存在,供给压力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高度关联。而油菜和花生是我国提高植物油供给自给率的两个最具优势的作物。

  油菜是冬季作物,基本不与粮食争地,具有扩大种植规模的空间。

  花生单位面积产值高,是最具优势的夏季油料作物。目前花生的农业增加值为600亿元,品牌花生油的产值为500亿元。花生面积增长10%、单产增长20%、总产增加30%、花生油供给能力增长40%,是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