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啤酒扩张:收购还是自建

   日期:2007-07-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4    


  由收购到自建,中国啤酒产业用20年的时间才发现适合自身的扩张方式——曾几何时,啤酒行业充斥着急速剧烈的收购兼并阶段,最高峰时期,某啤酒品牌甚至创下了一年内收购40多家啤酒厂的纪录;而现在,随着兼并后的整合问题,以及外资巨头加速兼并竞争的影响,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中国的啤酒市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2006年,我国啤酒销量达3515万千升,增长14.7%。而同期欧美等成熟市场增速接近于零,甚至负增长。

  在这样一个迅速成长的市场里,中外啤酒企业对产能的追求,都保持着相当高的热情。在这种不断升温的热情中,国内啤酒产能迅速增高,由此带来我国啤酒行业产能是否过剩,啤酒企业有无增长空间的争论也因此此起彼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啤酒类上市公司,如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的产能还需要扩张吗?如果需要,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扩张才能谋求利润的稳定增长呢?

  好企业不惧产能过剩

  按照2006年我国的啤酒销售量,如果今后每年保持5-6%的高速增长势头,则相当于每年的销量增长200多万千升,如果达到去年的超高速增长,则将增500多万千升。

  而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在建的啤酒产能达到715万千升,明显过剩。

  不过,这只是表象,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以目前啤酒巨头扎堆投资扩产的广东省为例,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预测,2007年广东的啤酒产能将达到500万千升以上,而销量可能在330万千升左右。照此计算,广东省今年将至少造成200万千升的产能过剩,并可能引发“价格战”。

  然而,真正身处第一线的啤酒生产公司并不认可这样的看法,华润雪花(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夕芳认为,很多企业的产能与实际产量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公开发表的“高额”产能只是企业生产的规划数字,并非等于实际产能,而且实际产能也并非企业实际投入的生产量。

  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能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多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下。因此,实际的产能可能要大大低于那些预测出来的数字。

  金威啤酒董事长叶旭全也认为,500万千升产能的数字里隐藏着巨大的泡沫,是“吹出来的”。

  此外,以行业的数据来推断具体啤酒公司产能过剩与否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事实上,正是在“产能过剩”的华南市场,2006年青岛啤酒实现了主营收入10.44%的增长,而在同样“产能过剩”的山东省(不含青岛市),青岛啤酒更是实现了29.96%的收入增长。今年前五个月,青岛啤酒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主品牌增长22%;二线品牌“中山水”增长84%,“崂山”增长51%,都超过了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产能扩张路径

  某券商研究员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青岛啤酒的产能利用率高达8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70%左右,扩建产能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青岛啤酒扩大产能将缓解今后几年产能紧张的问题,解决部分地区求大于供的情况。这也正如赵夕芳所指出的:“做得好的品牌,无需紧张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扩张,无外乎三种方式,收购兼并、自建新厂和扩产,但近年来,啤酒巨头们似乎更青睐自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都经历了一个大肆收购兼并的阶段,扩张产品的销售半径,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在最高峰时期,青岛啤酒曾经创下了一年内收购40多家啤酒厂的纪录。

  不过,由于兼并后的整合问题,以及外资巨头加速兼并竞争的影响,近年来,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金威啤酒为代表的国内啤酒公司明显减缓了兼并收购的步伐,而更倾向于自建工厂。如青岛啤酒2006年相继启动了青岛啤酒二厂新增20万千升扩建项目、徐州(彭城)分公司15万千升搬迁项目以及山东济南40万千升新建项目。

  从一些知名啤酒公司自建工厂的经营状况来看,自建工厂似乎比兼并扩张更有优势。以目前位列我国四大啤酒集团的河南金星啤酒为例,该公司自1998年以来,一直按照“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模式向外进行扩张。10年来,金星啤酒不仅成功地将产品扩张到河南、山西、贵州等20多个省市,产能达到200万千升,而且其分布在10个省的17家分公司家家都实现了强大的盈利能力。这在我国众多啤酒巨头中并不多见。

  金星啤酒董事长张铁山认为,自建的方式看起来建设周期长,成效慢,其实相比于兼并更有优势。他表示,“并购看起来投资小,其实扩张的成本并不低,除去直接用作购买的资金,后续用于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等方面的发展资金,就像一个无底洞,并购方一不小心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产量上去了,企业却成了一个虚弱的巨人。”此外,不同企业的融合也会带来很大的阻力,并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并购模式,做大容易,做强较难”。

  而独资建厂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啤酒品质的统一性,而且其有利于品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传播,并能保证新厂的建设速度和规划,节约时间。据了解,金星新建分公司的建设周期都在180天左右。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肖德润也认为,自建工厂可以运用最新的设备和最新的技术,比兼并一个陈旧的所需的投资更少,更具竞争力。不过,一切并没有定式。关键在于扩张的目标,如果仅仅是为了扩张产能,自建厂房或许比兼并更合算;如果是为了占领市场,或许兼并更为有效。但最终,一切应该以盈利为衡量标准。

  因此,扩张其实只是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一个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公司要在扩张中以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控制成本、实现盈利能力的不断增长,否则扩张得快,失败会来得更快。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