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古称之为“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在世界大豆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迄今,大豆产业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所谓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其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在当今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接近968万公顷,总产量高达1700多万吨,为5000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提供大豆原料,大豆油年产量在590余万吨以上;在大豆油的消费中,食用消费量超过76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约为80万吨,预计进口大豆油230万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已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6.4%,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大豆还是我国优质饲料蛋白来源。大豆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当之无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
但是,最近几年大豆持续低迷的价格使我国大豆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直接的挫伤了豆农的种植积极性。严重的内忧外患导致了我国的民族大豆产业濒临全军覆没的边缘。
低价冲击种豆积极性
我国是大豆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40%。在这片黑土地上,金灿灿的大豆是农户眼中的宝贝,被东北人称为“金豆子”,曾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随着近年来国外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国产大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个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危机。
资料显示,2003年的时候,以黑龙江为主产区的大豆平均收购价还在1.5元/斤,最高曾经涨到1.86元/斤,2004年就跌到了1.3元/斤,2005年再跌至1.13元/斤,这个价格在一些地区甚至低于种植成本,及至2006年,大豆的收购价已经降到1.1元/斤。记者了解到,受近年来市场价格低迷及总体产量下降的影响,今年的大豆价格已经有所回升,今年6月份黑龙江省的大豆价格已经达到了1.5元/斤。
低迷的价格使我国大豆种植业受到严重冲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大挫伤了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出现迅速萎缩。据黑龙江省农委汇总分析,2006年这个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上年减少了416万亩。预计今年大豆面积将降到5300万亩以下,再减少600万亩左右。
一方面是国内大豆价低减产,一方面是国外大豆的凶猛涌入,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至2000年,短短5年时间,我国从一个大豆净出口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当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2659万吨,这个数字已是当年国内产量的1.6倍。
事实上,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时间内,大豆进口量与国内产量的对比由80万吨比1350万吨迅速增长到2659万吨比1830万吨,国内的大豆需求明显开始依赖国际市场。
洋大豆“抢滩”国内市场
农产品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较早开放的领域,而大豆产业更是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推上国际市场。现在来看,农业是受国际冲击最严重的领域,而作为我国农产品中链条最长、涉及环节最多的大豆产业更是重中之重。
造成大豆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外洋大豆的猛烈冲击。一位国内沿海油脂压榨企业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黑龙江大豆产区与沿海国内的大豆加工销售市场相距甚远,这家企业每年从10月份大豆上市开始派人去黑龙江的小村里收豆子,收购的运费、包装费、场地设备、人工和其它杂支,加起来每吨大豆的成本在75元左右。而如果使用进口大豆,坐在办公室里签个合同就一切搞定,每吨成本只要25元,而且进口大豆的出油率高,国际粮商可以把企业采购的大豆用货轮运送到沿海的任意港口。
突破国际封锁发挥本土优势
出油率是进口大豆的优势之一。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相差2~3个百分点。据了解,大豆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
通过对比中外大豆品质可以看出:国产大豆的优势是富含高蛋白,且大都为非转基因产品;劣势则是出油率不高、多为散户种植,品质不均,加工成本较高。进口大豆的优势是出油率高、品质均匀,加工企业投入产出比高;劣势是多为转基因产品,检疫不合格比重偏高。
洋大豆可以使加工企业投入产出高,仅这一项就击中了国产大豆的死穴。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加工国产大豆最多的企业,是国内赫赫有名的油脂加工国有企业,面对“土”豆和“洋”豆,九三油脂也万分为难,一方面要扶植民族产业,一方面要给国家创造经济效益。“九三油脂每年加工200万吨黑龙江大豆,要比用进口大豆增加成本3.4亿元。”九三油脂一位公司负责人称。
据了解,这些年国产大豆的产量徘徊在1600万吨左右,现在有进一步萎缩的危险。而进口数额10年来不断攀升,跨国粮商已经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并掌握了国内40%以上压榨量。
更让人担忧的是,伴随着一路高升的大豆进口数额的是一路下跌的进口大豆价格。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06年前10个月,大豆的进口平均价格为261美元/吨,同比下跌了12.2%。去年仅从广东口岸一地进口的大豆价格,就从1月份的279美元/吨下降到7月份的248美元/吨,降幅超过了一成。
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对散户种植不加引导关系重大。在美国、巴西等地,大豆种植采取大农场种植模式,品质均匀而且产量稳定,政府和相关的产业协会在其中协调组织,大大保护了大豆种植户的利益。
应对对策
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
大豆加工业作为我国大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上游4000多万豆农的利益,关系大豆产业链上1亿多名从业人员的生计,还关系到我国粮食战略安全。为此,大豆主产区干部、农民、大豆加工企业和有关专家一致呼吁,我国大豆产业应自主沉浮,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首先,有关部门应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加强宏观调控,联合制定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战略,将大豆加工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国家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上,重新调整大豆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重点。同时加强对进口大豆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切实维护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和豆农的利益。
其次,尽快成立涵盖大豆种植、加工、流通、进出口贸易在内的非盈利性的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改变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第三,加快出台反垄断法,全面评估外资垄断对就业、市场和产业安全的影响。完善外资并购政策,由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外商并购投资项目导向政策和核准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大豆压榨项目的审批。同时,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
第四,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尽快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豆采购同盟,调控大豆进口数量、节奏和价格;对进口大豆采取全国统一招标制。
第五,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可按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比例确定其进口总量,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同时,对中小粮商交到加工企业的粮食视为农民销售,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
第六,实施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支持政策,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与高蛋白质优势,采取产品差别战略,从生产者补贴、市场价格等方面支持国内大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