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两种罕见织纹螺现身厦门 专家称有较强毒性

   日期:2007-07-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76    


    专家提醒:食用含毒素织纹螺病死率高达15%

    夏季是织纹螺产销旺季,织纹螺在厦门俗称“加锥螺”,许多市民有食用织纹螺的习惯。

    近日,福建省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厦门开禾市场上抽检到两种罕见的织纹螺,它们分别是光织纹螺和方格织纹螺。经检测,抽检到的这两种织纹螺均显示具有较强毒性。不过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随即对中埔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有销售织纹螺的现象。

    极少见的织纹螺品种考验着市民的鉴别能力,如果误食了有毒织纹螺该怎么办?被“封杀”的织纹螺是否会“溜”进市场?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昨日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事件始末

    小贩手中购得罕见“毒螺”

    对于罕见织纹螺在厦门现身经过,福建省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工作人员称,他们是在开禾市场巡视中,从小贩手中买到了两种在厦门市极少见的织纹螺,这两种织纹螺具有较强毒性。

    织纹螺的食用限量标准为每克螺肉的毒素不高于10微克,而检测报告显示,方格织纹螺的毒素含量为每克螺肉10.8微克,光织纹螺的毒素含量甚至达到每克螺肉69.7微克,是限量标准的7倍。

    据介绍,光织纹螺属于蛾螺总科、织纹螺科,多见于福建省北部沿海。壳略呈卵圆形,螺层约9层。缝合线深,下方有一条沟纹。上部数层具纵肋和细螺肋。壳表光滑,淡黄白色,色带不明显,螺层基部有螺肋。壳口卵圆形,内有肋纹。方格织纹螺属于骨螺科,个头较大,外壳有凸起,在福建比较罕见,甚至未被列入政府有关部门印发的“禁止销售通知”、“省内常见织纹螺”的宣传画中。

    “这两种织纹螺在厦门极其罕见,特别是方格织纹螺,恐怕只有专业人员或有丰富经验的水产品经营者才懂得鉴别。”厦门中埔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表示。

    >>记者调查

    正规渠道未见“螺影”

    织纹螺在厦门遭到封杀,是否还会“溜”进市场呢?记者昨日下午走访了营平、前埔南区农贸市场,未发现织纹螺。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厦门岛内五家酒店酒楼,得知这些酒楼销售的都是常见的螺,如香螺、响螺、红螺、泥螺等等,未销售过织纹螺。中埔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管理人员也称,从今年5月至今,他们每日均对市场内销售的螺进行抽查,未发现销售织纹螺。

    不过,一些市场经营者向记者反映,织纹螺在一些偏僻的小市场及餐馆、酒店,还可以见到。

    >>部门说法

    厦门全市“封杀”织纹螺

    食用织纹螺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卫生部已于今年5月发出公告,要求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并提示消费者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今年5月20日下发进一步加强织纹螺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封杀”织纹螺,并将对农贸市场以及餐饮店进行检查。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也将对产地(码头)、流动地摊、农贸、水产批发市场等可能出现织纹螺的经营销售场所开展检查,发现织纹螺坚决予以没收销毁,避免其流入市场。如市民在市面上发现有织纹螺销售,可拨打电话0592—5396300向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反映。

    厦门市工商局市场处杨处长也指出,市民如发现可疑水产品,可拨打12315或到当地工商所投诉。

    >>新闻背后

    福建常见织纹螺有9种

    那么,在福建常见的织纹螺有几种?记者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织纹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呈灰褐色。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织纹螺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质海底的螺类,盛产于东南沿海一带,体内常含有神经毒素。发生有毒赤潮的海域中有大量的有毒海藻,织纹螺吃了后会把毒素积累在体内;人一旦吃了这种织纹螺就会中毒。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周副所长介绍,织纹螺科大致要分光织纹螺、西格织纹螺、粗肋织纹螺和方格织纹螺等几十个类型,身长不超过两厘米。在福建比较常见的有9 种,它们分别是:西格织纹螺、胆形织纹螺、节织纹螺、疣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纵肋织纹螺、粗肋织纹螺、织纹螺SP.1和光织纹螺。虽然它们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在不同的季节里,都含有一定的毒素,其中红带织纹螺、节织纹螺及织纹螺SP.1均已有季节性有毒报道,而粗肋织纹螺有微毒,光织纹螺含毒素较多。

    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福建省织纹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2年5月初,福建省罗源、宁德、莆田和厦门等县市先后发生食物中毒事件,50多人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四肢乏力等症状,其中3人不治身亡。卫生防疫部门通过动物试验,确认中毒原因是食用了有毒的织纹螺。2004年6月初,福建省仙游、福安两地再次发生13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所幸中毒人员经及时治疗全部康复出院,其中福安县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所涉及的织纹螺正是此次在厦门发现的光织纹螺。最近的一起则是今年5月7日,在莆田发生了9位村民织纹螺中毒事件。

    ■健康贴士

    误食织纹螺应立即就诊

    卫生部门提醒市民,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专家指出,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一旦发生中毒,只有采用普通中毒的一些急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根本没有特效药,病死率高达15%。因此,市民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