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湖北宜昌市民在超市里选购方便面。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整体上调,平均涨幅为20%,最高涨幅达到40%。
日前,“方便面集体涨价”的消息席卷全国,国内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消费者抢购方便面的怪现象,闹得人心惶惶,质疑声四起
记者昨日获悉,被认为是此次“集体涨价”的组织者--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日前矢口否认曾召开过所谓的“价格协调会”,她表示,不存在“价格联盟”,市场也不会出现集体涨价。
但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却发现一串疑点:如果不是统一行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非朝夕之事,此次方便面企业虽然涨价时间有先后,但为何都集中在7、8月份?同样是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为何有些主流方便面企业却能抗压而价格按兵不动?
有专家认为,必须警惕此次“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行业协会一旦协调统一定价或者调价,就涉嫌违法。
传闻:协会组织统一调价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自高价方便面6月份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整体上调。
这次涨价是以一种“价格联盟”的形式出现,孟素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据新华社报道,该消息也得到郑州天方集团研发中心一位负责人的证实。该人士还明确表示,此次方便面集体调价是“由协会统一组织的”。据悉,每种方便面涨幅在20%-40%之间。
协会否认召开“价格协调会”
但对于“集体涨价”一说,孟素荷日前矢口否认是在召开三次“价格协调会”后,集体议定在7月26日统一调价。据孟素荷介绍,今年以来,业内曾召开过3次工作会议,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给行业造成的压力、产品“瘦身”引发争议等热点话题,但没有一次会议是专门谈论价格问题,却被误解为“价格协调会”。
她表示,由于不存在“价格联盟”,市场也不会出现集体涨价。事实是,部分方便面产品已于6月份开始提价。从市场的情况看,各企业调价的幅度也各不相同。
质疑:巨头提价为何如此集中
方便面是否存在“集体涨价”?明摆着的事实是,尽管7月26日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品牌方便面集中涨价现象,但在近一段时间内,有几家主流大品牌却比较“集中”地采取了“提价”之举。
康师傅表示,该品牌方便面自7月1日起,袋面价格上涨11%-13%,容器面价格则暂时不变。部分终端零售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1日起,康师傅品牌方便面将执行新价目。统一方面则表示,其第一波调价已在6月份执行了,平均涨幅达20%,第二波中高端方便面调价在八九月份,平均涨幅为13%。此外,部分北京地区的超市、卖场也于7月21日左右接到今麦郎、白象等方便面厂家涨价的通知。
然而,同样是生产即食、方便类食品的四川白家粉丝以及生产非油炸方便面的五谷道场等却没有跟风涨价。白家粉丝表示,他们将依靠技术创新,加强成本控制来消化原材料的涨价因素。该企业还认为,方便面原材料棕榈油、面粉、辣椒等涨价幅度只有约10%,而有些企业的涨幅高达40%。“方便面以’寡头碰头会’的形式形成’价格同盟’同步涨价,挟持逼迫其它方便食品也必须同时涨价。”
新闻分析
必须警惕“集体涨价”
方便面行业的“集体涨价”引来多方质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这种由行业协会牵头,多个有竞争性的同类企业结成联盟,集体决议影响价格的行为,大有“串谋定价”之嫌。“行业协会的作用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左右价格,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
据悉,为此事,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发送了建议函。邱宝昌认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方便面成本增加,企业为了缓解涨价压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这种行为本无可厚非,也是符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的。但像这样由行业协会协调,占市场份额95%以上的企业参加,讨论统一涨价的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等相关规定,更涉嫌损害消费者权益。邱宝昌表示,希望政府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调查认定,以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叶雷认为,必须警惕此次“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行业协会一旦协调统一定价或者调价,就涉嫌违法,成为“价格卡特尔”。据他解释,卡特尔就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这次扮演的角色已经有了“卡特尔”的影子。“我们不反对个别企业涨价,但应该坚决反对这种价格同盟”。他认为,经历这件事情,我国出台反垄断法显得更重要、更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