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消费者该为食品涨价“埋单”?

   日期:2007-08-0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41    


    自从去年8月食用油率先涨价之后,今年我国食品价格一路飙升:4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5月鸡蛋、蔬菜价格又开始上调,然而涨价的食品还不止这些,6月、7月开始,几乎所有的食品似乎都在成本压力的推动下开始提价,然而,谁来为农副产品、方便面、饮料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提价埋单?企业难道只能以涨价的方式来缓解成本压力?

 
    成本上涨,产品“变相涨价”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产品价格变得透明,涨价怕失去市场,不涨价企业的利润又难以维持,因此,今年在成本压力下“换装”、“瘦身”等一系列变相涨价的行为由此衍生出来。在残酷的竞争中,如果不是行业的整体行为,单一企业擅自行动不免会成为“出头鸟”,因而企业不敢轻言提价,一些饮料、方便面企业就以“减量不减价”的方式来实施变相涨价策略。本来,在成本攀升的压力下产品涨价无可厚非,但“减量不减价”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实在不可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是“价格同盟”的受害者

    在农副产品供应趋紧、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食品企业抓住机会以此作为涨价的“理由”,扬起行业统一行动的大旗,以“价格同盟”的方式来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这样的行为不仅削减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今年兰州拉面限价、方便面集体涨价等事件都反映出市场自由竞争正在被破坏,而更令人们担心的是,这些行业协会组织的统一涨价成为事实以后,是否会造成“行业协会有权并且可以组织行业内商品统一涨价”的假象,从而激起其他行业协会出面组织统一涨价的冲动。不论这能否成为事实,但我们可以预见,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受害的终究是广大消费者。

    CPI为食品涨价提供了条件

    对于涨价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将之归于原材料的大幅上扬,但这些产品的涨幅是否合理?笔者认为这其中当然不乏有投机的。根据中国快餐委员会行业统计,原材料给快餐业带来的成本上涨均值仅为3%,但是在今年的涨价风潮下,不少企业的价格涨幅都超过这个均值,这不免有“浑水摸鱼”的嫌疑。食品价格的上涨无疑触动了CPI指数中最关键的“神经”,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了3.2%,6月的CPI涨幅达到4.4%,CPI上涨无疑为食品业的涨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企业并非只有涨价一条路

    食品原材料涨价拔高生产成本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下游及衍生行业是不是就只能通过涨价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当然不是!农副产品涨价必然会导致食品企业利润大幅削减,就拿方便面企业来说,生产低价面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微利经营,仅棕榈油的涨价就可以使整个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使资金实力不雄厚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但是有实力的大企业规避原料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就不仅仅只有“涨价”一途,他们还可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创新调味品、更新非油炸设备以及开发新型产品等方式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涨价”并不是解决成本压力的唯一途径。

    资本有追逐超额利润的原始冲动,在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备的情形下,行业策划垄断的环境是十分宽松的,今年频频爆发涨价风潮,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对垄断行为规范的不完善,因此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势下,政府应该发挥作用,高度关注目前形势,采取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措施,将食品涨价给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别让广大消费者为“趁火打劫”的涨价“埋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