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来的抢眼表现,进口葡萄酒一直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追捧,而随着人们对进口葡萄酒的了解日益深入,随着进口葡萄酒文化在国内的大肆传播,形形色色、层次不一的进口酒市场也在不经意间火爆了起来,大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市场推进之势。
由于进口葡萄酒的进入门槛较低,加上过高的利益期望和资金追捧,其市场竞争也正在不断加剧。在这股热潮中,进口葡萄酒的供应速度明显快过消费增长速度,加上产品结构与经营模式相对雷同,进口酒代理商群体在渠道、消费群资源的竞争上,彼此之间经常出现相互重叠、相互压榨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虽然这些都是进口酒进入中国市场所不可避免的特性,对于经销商来说无可厚非,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无伤大雅,但随着进口酒的过热增长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进口葡萄酒市场真正困扰消费者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其中进口酒品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尤为让人头疼,这两年,混乱的品牌,消费者鉴赏水平低下,以及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更把市场混乱、无序竞争过度这一行业“硬伤”推到了风口浪尖。
“傍名庄”与进口酒市场共沉浮
众所周知,知名商标影响广泛,深入人心,容易被消费者熟知和信赖,因此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而在商业活动中,各种产品“傍名牌”的问题却屡见不鲜,一时成为顽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商家通过搭便车的方式以节省广告和销售费用,分享知名品牌所赋予商标或商号的商业信誉及其所开拓的市场份额。因其采取的是一种搭他人便车的方式和投机行为,所以成本超低,而且还将自己的市场风险降到了最低,最终来牟取暴利。如今,这种行为在进口酒市场表现得已经尤为突出。
在葡萄酒世界里,名庄酒以其悠久的历史、高贵的出身、稀缺的资源特性,最终成为大富豪集体追逐的宠儿,也成为广大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当名庄酒来到中国,与它们不期而遇的不仅是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有中国近几年富有特色的“山寨文化”和“傍名牌”现象。尤其是2011年初的“假拉菲”事件轰动一时,影响极为恶劣。面对此种事件,拉菲集团除了沉痛地承认市场上“傍拉菲”、“山寨”拉菲是集团在中国市场上受到的最大威胁外,还亲自亮相成都糖酒会并现身打假会场,其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然而,纵观整个葡萄酒行业,傍名牌的现象又何止拉菲一家,又岂是能够就此轻易杜绝的呢?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放量增长,已经引得世界各葡萄酒生产国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产品问题:在“原装进口”问题广受世人质疑之时,“傍名牌”现象似乎更加突出,经不起消费者的丁点儿推敲,其中“拉菲”效应更是广为诟病。拉菲作为世界顶级品牌、波尔多五大名庄之首,在中国市场曾创造了无数销售神话,不仅价格屡创新高,而且销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于是,诸多自作聪明的国内外经销商,便横空创造了一系列“拉菲品牌”,诸如拉菲家族、拉菲兄弟、拉菲特、拉菲尔这样的产品,并被安放到了超市专门的红酒销售区内以欺蒙消费者,这些产品的价格从3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让人眼花缭乱。对于所谓的拉菲酒,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只是在自己心目中有“拉菲”这个品牌符号,当看到拉菲这个字眼时,知道这是国际名庄酒,但对于如何辨别其真假、如何验证其渠道,根本就没有多少参照,又不愿意显示自己落伍,所以只好冒充是“拉菲迷”。
实事求是地说,正是因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才导致了进口酒“傍名牌”这样不伦不类的行为得以大行其道、蒙蔽视听。事实上,在整个进口红酒市场,到处都充斥着傍名牌、杂牌横行的行为,这是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无法避免也无法杜绝,只能随着进口酒知识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以及消费者鉴别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矫正。
谁在助推进口酒“傍名庄”
近年来,葡萄酒“傍名牌”现象不但未被有效遏制,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庄品牌,在经历了无数沧桑和数辈人的努力之后,人家用血与汗浇灌出来的名庄酒,到了中国市场反而滋生出了众多“同门”兄弟。据悉,大量的小企业纷纷在香港或境外注册“拉菲”、“玛格”、“拉菲”等与拉菲、玛歌之类的国际名庄产品非常类似的商标,使得这些正统名庄酒深受其害,不仅破坏了名庄品牌们来之不易的企业名誉,更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此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在背后鼓动甚至推波助澜呢,进口酒“傍名庄”的根源究竟何在?
首先,消费者对于名庄酒知识的匮乏,以及人们盲目追求名牌的虚荣心,直接为大量“傍名庄”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温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中国提前步入了奢侈品消费大国行列,名庄酒不仅资源缺乏,产量有限,而且价格极高,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的。再有诸如经济上不宽裕、虚荣心作祟、信息不对称等等原因,直接催生了“山寨”的泛滥,使得那些以傍名牌为特征的歪货大量充斥市场,因其外形极像真品,且价格便宜,许多消费者明知其假却还要购买。正是这种畸形的消费需求,因此滋生了一大批“傍名庄”产品和此类产品的经营者,购买“傍名牌”的行为,在很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在一些人看来,以非名牌的价格付出来获得一份名牌的虚荣,毕竟还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其次,受这几年来横扫中国各行业的“山寨”风影响,很多进口酒小企业和不法个人为了追逐利益,纷纷以“傍名庄”的方式来牟取暴利。因为当前葡萄酒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市场经济又是以速度制胜、以品牌立足,名庄酒作为世界公认的顶级产品,就成为了市场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许多不正当竞争者纷纷搭便车、傍名庄,通过自己贴牌或者在境外注册公司,把大量的廉价、低质产品当做名庄酒进行大肆投机,其中的暴利可以想见。事实上,利益不绝,傍名庄的行为就不会停止。
此外,外界的舆论助推和误导式宣传,也使得“傍名庄”行为难以根除。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广告宣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进口酒这种舶来产品上,由于广大消费者对其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对名庄酒更是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味,导致很多时候信息不对称,且极易受外界误导。一些企业根本没有注册,随便起个名字就开始大肆进行宣传,在电视台和网络上的宣传更是离谱至极、泛滥成灾。而一些平面媒体在大量广告费用的诱惑下,不惜自贬身价,为“傍名庄”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招商与宣传推广,使得这些“傍名牌”企业很快就遍地开花。可以说,正是一些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更加干扰了进口酒市场的正常秩序。
品牌是企业承诺给顾客的誓言,它包含了品质、便利、亲和、信任等诸多元素,这些元素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或存亡。试想,如果将来名庄酒处处被“傍名庄”者所挟制而无所作为,那不仅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更是自废品牌、自毁长城。在这方面,世界各地的名庄酒只有加强对消费者的培训和教育,加大对“山寨”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消费者理性消费和葡萄酒知识的推广,让“傍名庄”者无处藏身,哄起一个对“傍名牌”人人喊打的消费氛围,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进口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