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记者来到郑州市较大的一个社区——二十一世纪社区,当记者和这里的居民谈起食品安全的话题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张春花退休前是郑州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告诉记者,
当老师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小学生吃学校周围的小食品,什么芝麻条、锅巴片、小馒头,还有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饮料。有时孩子吃后,满嘴不是红色就是黄色,很明显都是各种色素。从电视上经常看到,这些小食品大多来自都市村庄的“黑作坊”。生产条件十分简陋,起码的卫生标准都难达到,怎么能生产出安全的食品呢?但因为规模小、很隐蔽,查处也很难。他们专盯不懂事的孩子。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查查这些小作坊,也净化净化校园周围的环境,让家长和学校都放心。
“你说的还不算大事,要是到建筑工地上看看农民工吃的饭,简直不叫饭。”曾经在某建筑工地管过伙食的张来顺说,“我原来的一个老乡承包了一段市政工程。为了省钱,油盐酱醋没有一样是从正规渠道买的。农民工抱怨没有肉吃,他不知从啥地方弄来病死的猪肉,闻着都有怪味。有一次,几个农民工不知道吃了啥中毒了,还住了几天院。要说老板是黑心,可他为啥就能买来这些东西呢?”
“叫我说啊,现在的市场,是啥都有人管,又啥都没人管。”从省直某单位退休的李长治告诉记者,“要说现在法律是不少,可执行得如何?希望有关部门多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落实好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