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北京实行新“禁烟令”。在国人仍普遍存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观念时,这一纸禁令的效用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新令实施遭遇尴尬
1日、2日两天,记者走访了10多家网吧、餐馆和宾馆旅店,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记者走访的四五家网吧中,除一家网吧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和通告,但这些网吧都有人在“吞云吐雾”。
“我们这里不让吸烟,但有的网友烟瘾上来很难控制,我们只能劝他们到过道去吸,但遇到脾气差一点的,往往会发生矛盾。”西城区海乐通网吧工作人员一脸无奈。
相较于网吧和宾馆,餐厅的情况更加严重。记者走访了5家餐厅,其中4家的经营场所内没有划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有1家虽然划定了无烟区,但与吸烟区之间没有隔离设施。
禁令难敌“吸烟文化”
在金百万就餐的关先生告诉记者,他抽烟有30多年了,平时吃饭也有抽烟的习惯。“在国内,烟和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互相敬一杯酒、递一支烟是沟通交往的需要。这种传统意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关先生说,“大家觉得吃饭喝酒时就少不了烟,要不怎么在飞机上没人抽烟,坐到饭桌前就想抽烟了呢。”
“这说明缺少文化内涵的无烟说教,在内涵深厚的‘吸烟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去过不少国家的王振楷说,当法规还不够完善时,关键是依靠烟民自律。
禁烟还需法律手段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到2000人。东城区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禁烟执法面临诸多压力,他所在的卫生监督部门目前也没有拿到针对禁烟的执法文书,无从进行处罚。
“按照北京市目前的现实情况,无法组建一支专职的控烟执法队伍。”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饶英生坦言,要实现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还要依靠控烟运动扭转公众对烟草的观念。同时,严厉禁烟法令的威慑力,在香港等地餐馆禁烟经验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公共场所禁烟”新法已列入北京市立法计划,计划最迟于2010年出台,届时将取消吸烟区,实现公共场所完全禁烟,同时大幅提高对公共场所吸烟者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