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中国的粮食市场会不会受到波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否存在隐患?我们就这些问题今天独家采访了即将上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先生,他同时也是中国农业问题专家。
国内粮价短期内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
2008年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同期的米价整整翻了一倍。世行的数据也显示,仅过去两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米价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3月26日,柬埔寨首相洪森首先公布了大米出口大户的大米出口禁令;3月28日,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今年的大米出口量减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埃及也宣布暂停大米出口。
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巨变,让很多大米进口国的处境变得艰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400家粮店门口,每天都是一大早就排起了等候的长队,由于供应不足,国营粮店经常无米可卖,每周最多营业3天,粮店规定,每个菲律宾人每天限购3公斤粮食,饭店也将每份饭量减少了一半,这一全球最大稻米进口国所遭遇的粮荒触动着世界政治的神经,无独有偶,也是由于在促进粮食生产上的工作不利,海地总理雅克?爱德华在饥饿国民的一片指责声中轰然倒台。
4月9日,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迄今国外已经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国家的1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已悄悄的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
记者:“林教授会怎么评判这次全球范围出现的粮食的问题?”
林毅夫:“这是十几、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也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全球性的问题。”
记者:“问题?为什么不用危机这个词?
林毅夫:“因为粮食的供给这些年还是增加了,那么它产生的原因是有一个突然增加了需求,大家没有预期到,最主要就是生物能源的问题。”
记者:“这次粮食的问题出现之后,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政策是否也需要进行调整?”
林毅夫:“这个在讨论这个问题,我想可能会。”
记者:“有迹象表明他们已经在调整?”
林毅夫:“目前的话没有,但是我相信可能会。”
林教授告诉记者,引发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的需求突然增大了,很多国家在生产生物能源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粮食,生物能源主要指以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的石油替代油料,林毅夫教授认为,除了油价上涨、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以及世界粮食需求增加等因素之外,各个国家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资源的肆意争夺,是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这次全球粮荒是否会波及中国,林教授则显得非常乐观。
记者:“在您看来这次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会不会波及到中国?”
林毅夫:“我想间接地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目前来讲,我们中国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因为我们连续四年粮食生产产量是增加的,而且我们政府对粮食的问题也是特别关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基本的格局必须是丰粮有余,然后自给自足,面对这种国际上出现的这么大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上涨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内的价格上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国际上有这么大的粮食价格的上涨,我觉得这也是短期的,不会是粮价不断像这样,每年以30%、40%,甚至翻一番的这种速度增长下去,但总得来讲,我想国际价格肯定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段时间。z
记者:“这段时间会有多久?”
林毅夫:“可能一年,可能两年吧。”
记者:“看我们中国能不能够支撑到世界粮食价格有落下来的时候?”
林毅夫:“应该是可以的。”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价不会跟随国际价格上涨,但他也担心,中国粮食供应并不是高枕无忧,尤其今年,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因素却在增多,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引起重视。像我们记者最近在四川,就发现当地一些农田已经被撂荒了。
今年70岁的李均华老人是四川省武胜县黄角湾村的农民,家里有旱地和水田共四亩半,现在正是农忙的好时节,而李老头这两天并没有插秧,他家的一片地里长满了荒草。
土地撂荒了6年,家里的农具现在已经长满铁锈,连土地承包合同都有些发霉,老人拿着当地政府发放的每月30元的低保,过着家里有地,还得买粮吃的生活,其实老人有两个儿子,却并没有留在家里种地,都到外省打工去了,对此,李老头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人说,儿子觉得在家种地不如外出打工划算,只好让自己家的地这样荒着,对于撂荒的土地,老人也感到非常的无奈,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黄角湾村共有耕地 681亩,撂荒21亩,撂荒率3%。而在临近的红星村,土地撂荒更加严重,撂荒率高达21.3%。而在武胜全县,土地撂荒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全县撂荒耕地是3.2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总面积7.8%。
近年来,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耕种的收入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打工,致使大面积的耕地被荒废,与此同时,受建筑占用耕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根据《国土资源公报》, 2007年全国耕地18.26亿亩,净减少61.01万亩,减幅0.03%,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全国耕地面积正越来越逼近18亿亩“红线。
国际市场上都在上演粮荒,国内一些农民们却不愿意种地,任由大片良田长出荒草,虽然这些现象,还只是发生在个别地方,但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对粮食安全担忧,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粮食生产上的这些漏洞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养活中国人?我们离粮食危机有多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也采访了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
记者:“曾局长,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的粮食库存的情况?”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粮食库存是一个动态的数量,每年随着收购和销售的展开在变化,库存消费比国际公认的是百份之十七到十八,实际上我们现在国家的库存远远高过这个库存数,这几年供求,从粮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库存连续几年因为大丰收,所以到年末库存是相对稳定的,从国有粮食的销售量,现在今年不算收购的话,这些粮食,也可以销售一年多。”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粮库库存有假,您怎么看待这个声音的?听了这种消息之后,您是否还是对粮食安全充满自信?”
曾丽瑛:“我对中国能够做到粮食安全还是很自信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么几年的抽查的办法,包括我们现在当前掌握的情况,库存帐实是相符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粮食库存还是真实可靠的,大家应该能放心。”
记者:“人均的耕地面积在减少,那么耕地对于粮食安全来说,应该是一个隐患,那么对于这种隐患的担忧,您怎么来看待?”
曾丽瑛:“耕地是在减少,但是从党和国家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18亿这个耕地的红线是不能破(越过)的,这一条确实我们保证我们的产量,粮食安全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
记者:“这个十八亿亩的红线耕地,对于我们的十三亿人口的口粮来说意味着什么?”
曾丽瑛:“18亿亩耕地,至少就是说我们肯定能够保证粮食产量在一万亿斤以上,从我们现在消费水平,我们每年大体上也是一万亿的消费,就是说保证这18亿亩的耕地,它所生产出来的产量,才能够让我们供求基本平衡。”
曾局长说,中国目前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远高出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并预计,2008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总产量可能保持在一万亿斤左右,其中小麦更有望连续五年增产,在曾丽瑛看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毋庸置疑,而林毅夫教授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记者:“在目前看来,全球出现了粮食问题,并没有太多地太明显地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林毅夫:“对。”
记者:“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是有保证的?”
林毅夫:“对,我想长期还是会有保证的,因为从来就不会放弃对粮食的重视。”
记者:“中国的粮食是不是就意味这可以高枕无忧?”
林毅夫:“当然不是高枕无忧,所以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对粮食的生产不重视,对耕地不保护,觉得如果这些情况蔓延下去,当然就会对某些地区的粮食的供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全国,到时说,各个地方出现粮食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些地级保护主义,粮食调动或者出售到缺粮省的话,那可能会造成缺粮省的恐慌,其实这次国际上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那么粮食的主要生产国,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的价格,那就限制粮食出口,这样就更造成缺粮国的对粮食的短缺,那么造成它更紧张的情况。”
记者:“如果我们不能高枕无忧的话,那么哪些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
林毅夫:“我想一方面我们可以同样地会继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会继续支持对这个农业科技的这种投资的支持,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同时对保护工地的政策会继续,锁住18亿亩的红线,同时也会增加对农民的这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各种生产的补贴,当然,要增加中国粮食的生产,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那么粮食价格适度地上调也是必要的。”
记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省份,很多农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是很高。”
林毅夫: “必须有适当的粮食价格上涨,他才会有种粮的积极性,相对来讲,他种粮的效益还是比较低的,各个地方还是应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的支持,很重要的就是对城市,以及甚至包括农村里面,这种缺粮的农民,或是城市里面低收入的人群,应该给一定的生活上的帮助,包括补贴,包括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的这种标准等等。”
记者:“这可能比提高粮价来得更现实一些?”
林毅夫:“应该允许粮价适度上涨,同时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要双管齐下。”
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
林毅夫教授刚才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政府在预算中安排了5625亿元的支农投入,近期又追加了252.5亿元,并且还两次调高小麦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同时还临时存储进口小麦和临时储备玉米、豆油。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粮价稳定,国家花了不少钱,但毕竟农业生产用的柴油、化肥,都在涨价,农民种粮承受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大。怎么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呢?再来听听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的看法。
记者:“今年大家对粮价的问题都非常关心,因为包括农资的价格,化肥各方面的价格在上涨,粮价也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您觉得粮价什么时候会见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供求肯定是基本平衡,今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还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它粮价是很难涨得很高的,如果说出现了粮价涨得很高的话,国家也一样是有能力来采取措施来平抑的,那么,就是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你国家可以抛售储备粮,可以使价格保持在基本的稳定,不大涨也不大落,这个可以做到的。”
记者:“粮食价格不会暴涨?”
曾丽瑛:“对,因为供求是基本平稳的,又有充足的库存,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让市场粮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不让它大涨,也不让它大跌,我觉得我们是能做得到的。”
记者:“您看中国的老百姓对粮食的价格存在一定担忧,您在这上面有什么话要告诉他们?”
曾丽瑛:“老百姓看到物价的飞涨,所以对中国粮价很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年的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再加上库存充裕,我们今年的粮价应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国家也有能力保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我对此,我们很有信心,应该说,也请大家放心。”
半小时观察:扶农支农,才是平抑粮价的好办法
粮价上涨正在慢慢演变为一个粮食安全问题,不但对于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粮食进口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更让我们忧心的现实是:由于种子、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上涨,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正在消退,土地撂荒现象愈演愈烈。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坏的坏消息。
尽管面对着巨大压力,但是我们的粮食部门给出的承诺却可以使我们粮价稳定充满信心。由于今年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国家又有足够的库存,所以即使粮价继续上涨,也很难涨得离谱儿。
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就像我们最近在节目中一直说的那样,一方面要提高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我们所一直忧心的粮价问题或许就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