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国际粮食供求对我国的影响正逐步体现出来。不管国外市场粮食价格如何变化,中国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终究要靠自己来解决。这就牵出了一个话题,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不仅要建,而且要快,时不我待。
粮食安全体系如何建立?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关键。各级政府要对本地的粮食安全负总责,在本地区内,要根据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农业生产布局的划分,进行农业生产地域的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和稳定商品粮基地。
在主产区要坚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粮食部门应在积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同时,探索粮食部门收购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相对过剩,消费者对粮食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坚持贯彻优质优价的政策,建立灵活多样的收购方式,为粮食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粮食调节体系。目前,国内粮食市场闭关自守的情况已经难以维持,因此,我们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资源来实现粮食安全。粮食自由贸易不能改变我国粮食以国内供给的基本特征,“立足国内”是不能动摇的,但要把粮食供求均衡问题与粮食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趋势结合起来,以实现粮食安全的空间拓展。
建立粮食储备体系,提高应急能力。粮食储备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掌握的后备物质力量,是粮食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关键时刻,要依靠粮食储备来平抑市场,满足供应。当前,我国的中央储备粮体系已相对比较完善,而地方,特别是农村储备粮体系的建立尚未完全到位。我们必须抓紧时机,根据国家和本区域内粮食总体流通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立地方和农村粮食储备体系,形成中央、地方和农村三个层次的储备体系,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粮食供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