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川是我国名列前茅的农业大省,当前的通货膨胀的鲜明特征又是食品价格一马当先,此次震灾对国内外市场的冲击力由此引人注目。但总体而言,震灾对现有产能的冲击是短期的,其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布局的长远影响上。
在许多人最为担心的农业领域,四川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但不是最重要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商品粮基地已从传统的南方转向东北,并有“东北养活中国”之说。按照2007年国家和四川省的统计公报,四川重要农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如下:
粮食,全国产量50150万吨,四川3448.4万吨,占6.9%;
油料,全国产量2461万吨,四川228.5万吨,占9.3%;
棉花,全国产量760万吨,四川1.7万吨,占0.22%。
既然上述农产品四川产量所占份额均不足全国的1/10,那么就不宜高估地震灾害对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面的冲击。而且,震中在四川最重要农业基地成都平原之外的山区,属于农牧业混合地带,其经济份额更小。
因此,只要不再出大的意外,我国当前不至于对粮食出口施加进一步限制。过于严苛的出口限制的副作用太大,很容易造成恐慌并进一步推高粮价,而且颇有“以邻为壑”之嫌,不利于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相反,这场灾害对肉类市场的影响可能大于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因为2007年全国肉类产量6800万吨,四川就占了16.1%。特别是猪肉市场,四川已连续近20年是我国头号养猪大省,其中,成都、南充、绵阳等8个主产地区猪肉产量占四川生产总量的51%,而成都、绵阳受灾较为严重。由于年初雪灾中我国已损失了大量猪仔,此次震灾无疑是雪上加霜。
由此将产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的是肉类进口量增长。间接影响的则是玉米(饲料主要原材料)价格:在国内,由于猪肉生产下降,而国家又限制粮食产品出口,对玉米价格将构成打击;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增加对进口肉类的需求,相应地带来饲料需求上升,对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将构成支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