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原料奶价格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走了一圈过山车。原料奶“旺季没人要,淡季又要抢”已是奶业发展重要隐患。今年春节后,仅仅是4个月的时间,把去年秋天才开始涨起来的原料奶价格,一下又打了回来。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已经为这个产业的“隐患”付出了成本。超市里奶品频频价格上涨,已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收购价下跌两成左右
7月2日卖牛这天,农场位于西安郊区的“牛老大”老任最终没有露面。
老任的农场建于1993年,奶牛存栏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150多头,今年春天仅剩下了70头。当天,老任卖掉了最后的14头牛。像老任这样不得不去卖牛的情况,目前在全国已不是新鲜事。
以西安当地为例,奶价去年最高曾涨到3.5元/公斤,但现在奶价却大幅度下跌———当地奶农卖奶仅有1.9元/公斤。掉了近一半的价格让奶农无所适从。
据老任介绍,他“打听”到的信息是,从5月份开始陕西省,就有奶农开始低价出售奶牛,每头奶牛价格在5000元左右,一些产奶性能良好的奶牛也难逃厄运。而当时这些奶牛买进来的价格,曾高达12000元,甚至优质的奶牛曾达到18000元。
“比我预计的还早一个月,7、8月这种情况更多。”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说,这是可以预料的“正常”情况。
王丁棉提供了一份根据分布在40个城市的40家农场收集到的数据,今年的2、3月份,40个农场的平均价格为3050元/吨。而在上周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500元,仅4个多月,就下降了550元。有的地区则直降了800元/吨。如此成本重负之下,奶农开始变卖奶牛,有的还在苦撑中等待奶价回升。
“现在,70%到80%的农场,牛奶的价格都在往下掉。”王丁棉说。
原奶成本严重倒挂
每年4月中旬到10月,新鲜牛奶的供应旺盛季节,产量大增。但炎热的天气条件下,新鲜牛奶无法长途运输,导致了产品量多价低。
去年上半年各地出现的杀牛卖牛,使得产量骤然下降,导致去年中出现价格暴涨。今年初,相关政府部门对牛奶实行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而且多地实行了取消捆绑销售的自律行为。终端价格上涨途径被封锁后,高成本压力下的乳制品企业,自然对原料奶的价格尽量挤压。
而今年在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这个情形显然比往年要更糟。虽然西安当地对散户奶农原奶1.9元的收购价格,几乎与去年持平,但是一年来,饲料价格却稳步上涨。
西安乳业协会会长王伟民表示,从目前来看,原来一袋全价饲料90元,现在涨到了104元,70公斤1袋的豆饼原来是160元,现在是280元,几乎涨了一倍。
王伟民表示,在调查中奶农认为“每公斤2.80元就可以维持,要想赢利,必须在3.00元以上。”这显然与当地散户奶农1.9元的收购价格相差太多。
“现在饲料上涨的这么快,按饲料的价格来算,一吨牛奶的成本价也得在2800元到2900元,广东、深圳这些沿海需长途运输饲料的地区,则需要3500元到3600元,即使生产大量牧草的地区,价格也得在2600元/吨。”王丁棉说。
散户奶源占比高达七成
“主要还是我们国内的原料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机制。”王伟民说,这就使得悲剧时有发生。
在西安地区,乳品企业给大型国有奶牛场的牛奶收购价是每公斤3.00元,按照这个价格,这些奶牛场肯定是赢利的。给一些奶贩子经营的奶站是在2.6元到2.8元,但一般散户并不能享受到这个价格。
“中间隔了一个奶站的环节,大多数奶农拿到手的牛奶收购价一般是2.00元,好一点的可以拿到2.20元,不好的就只能拿到1.90元了,中间的差价被奶站拿走了。”王伟民表示。
“当前国内规模以下(散户)奶源供应的原料奶,占需求总量70%以上。”王伟民表示,但这些奶农却一直没有话语权,在奶源短缺的时候,各家各户都来抢奶,纷纷抬高奶价抢购,奶源相对过剩的时候,都纷纷压级压价。“根本的原因在于奶业尚未形成一个供需调整的价格机制。”
尽管去年在奶价走“过山车”的时候,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保证奶业发展的政策,并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超20亿元规模大企业。但是在奶业基础的奶源问题解决上,则缺少具体的措施。
乳制品加工业迅猛发展,但是国内的奶源则一直薄弱,分散、规模小,基础的薄弱就引发了整个产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