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重点出口县,出口品种主要是花生、苹果、大姜等初级加工产品。为全面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威海检验检疫局在乳山市试点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按照“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的目标,构建了乳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环境,打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示范区”。截至目前,已建立备案出口花生基地27万亩、水果基地8万亩、地瓜基地1万亩、大白菜基地7000亩、大姜基地5000亩、辣椒基地5000亩。
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
加强基地管理。按照区域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农产品基地实施多样化管理。对所有出口备案基地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要求备案基地必须是经过乳山区域化管理办公室推荐的,每个出口农产品合同基地必须由村“一把手”负责,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使用药物台账制度,基地主要管理人员必须熟知输入国家的检验标准。对出口企业合同基地进行“双备案”,对生产档案完善、产品质量达标的基地,在其获备案后产品出口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对非出口产品基地,则由乳山市区域化管理办公室牵头管理,检验检疫加强督导,以生产、储存、包装、流通、销售为链条建立可追溯体系,以村或龙头企业为单位统一包装标识和代码,实现乳山境内生产、流通、销售的各类农产品均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和明确的可追溯性。
加强技术指导。在严格实施已有生产标准的同时,参照国际农业操作规范,制定了12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100多个企业生产标准,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制作宣传资料,将有关农兽药材料下发到乡村,先后印刷了400份输欧美、输日韩农产品违禁药物清单发放到村。安排了一名业务水平高的科长常驻乳山,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宣传培训工作,使农产品安全基础知识家喻户晓。
加强检测把关。充分利用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的检测实力,对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土壤、水、农业化学投入品等进行严格检测,有力保障了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共检测了来自于出口基地的1253个样品、4525个项目。将检测结果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要求将使用了六六六、甲胺磷等违禁农药的农耕地列入红色警戒区,不得种植出口农产品,或只允许种植非食用农产品,待一定时期自然净化,经本底检测合格后方可取消限制。
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
采取查、打、堵三措并举的方式,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
健全制度,广造声势。制定出台了《乳山市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发放了17万份《关于依法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公告》,公布了举报电话,印制了15万份《生产技术明白纸》,张贴到村,发放到户。
摸清根底,细查严打。对全市范围内的农资经营单位进行了摸底排查,逐一登记,注册备案,集中整治。截至目前,重新备案农资经营店448家,登记备案农药种类2211种,立案查处经营违禁农药案件37起,查缴并销毁违禁农药12种、1761.4公斤,取缔或停业整顿90家经营店,社会治安拘留1人。
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乳山区域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解决了农民普遍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区域化管理充分发挥了地方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将产品质量安全与基层组织的绩效挂钩,通过使基层组织、广大农民亲身参与到出口产品的种植管理中去,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
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轮作问题。将合同村的所有土地作为备案基地,避免了因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而造成的病虫害问题,同时也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解决了出口基地农作物与非出口农作物的交叉污染问题。由于将整个乡村作为出口基地,杜绝了违禁药物的使用,因此使出口产品的整个种植环境得到了优化。
解决了出口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检验检疫人员通过日常检查和抽样检验验证评估产品风险水平,并为产品出口放行提供依据,由此减少了重复抽样检验的现象,降低了企业产品的出口风险和出口成本。
解决了企业出口数量受限的问题。由于乳山市范围内实行区域化管理,一个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出口量和多个出口合同村签订合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原料来源的畅通,避免了由于一个基地出现问题而造成所有产品不能出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