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食盐

   日期:2007-08-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59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其中,食盐是可使食物变换出无穷风味,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品。

    但是,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食盐?食盐多少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很显然,长期食盐过多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食盐量由6克改为5克。3.5克的盐也就是装满一啤酒瓶盖。但是,即使知道用啤酒瓶盖可以衡量,能够真正照着去做的人也少之又少。对此,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孟祥中特别提醒:长期高盐饮食是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生活中因尽量少用盐,让自己口味淡一些。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食盐?当记者就此在本市乐购、欧尚等几个超市随机调查几十位市民时,只有四五位老人不敢肯定地回答“6克至8克”或“6克至10克”,有两位老人答完了还特别补充一句:“我们有高血压,知道多吃盐不好。但平时烧菜放盐凭经验,谁还去称几克几两啊!”一位王姓青年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嗜好吃腌制的咸蟹咸泥螺,没有这些东西“下饭”,就感觉吃饭没有味道。

    “三天不吃咸菜汤,脚骨酸汪汪”,这是一句对大多数宁波人来说都不陌生的“宁波老话”。采访中,不少市民跟记者提到这句“老话”,还强调道:三天若不吃点“咸下饭”,确实会有没力气的感觉。

    确实,盐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钠和钾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钠在细胞外,钾在细胞内,两者共同捍卫着身体细胞内外渗透压、水分和酸碱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钠含量增多,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用专业的话说,盐的作用,不仅可以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

    生活中,盐的最实际用途是可以调味,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再珍贵的菜肴也嚼之无味。盐摄入过少,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最直接的反映是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并有晕眩等现象。据专家介绍,长时间缺少必须的盐分摄入,人体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特别是在天热和体力活动时出汗较多,盐分随汗液排出相应增多,就要适当地补充盐分,如适当饮0.3%的淡盐水,一般估计出汗1升补盐3克。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食物的摄入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食盐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在4—6克之间,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里,常常不知不觉就过了量。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孟祥中告诉记者,本市很多家庭习惯早餐吃泡饭或粥,还喜欢用酱菜、咸蛋和腐乳“下饭”,其实,仅仅早餐的这些含盐量就足够一天的摄入标准了,如果中午和晚上再随意吃点菜,盐摄入量恐怕得超过10克了。还有一些爱吃咸菜、咸鱼、咸肉的人,肯定远远超标。孟医生说,成年人一天的食盐量如果超过12克,且长期保持这样过量的摄入,会诱发许多疾病。

    据孟医师介绍,长期过量摄入盐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很多高血压病人发病,与长期食盐过量有关。据了解,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专家的一则调查对此作过报告:平时摄入盐量大的人群中,患高血压者占10%;摄入中等量盐者高血压发病率占7%;盐量摄入极少者,高血压发病率不到1%。

    记者手头的一则资料称,有专家调查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摄入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了30%~4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据法国国家卫生医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法国每年至少有7.5万人因食盐过量而患心血管疾病,其中2.5万人因病情严重而死亡,这一数字是法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

    有专家认为,我国传统的“南甜北咸”饮食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南方人爱吃甜食,而北方人爱吃咸食,有数据表明,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北方和南方人群中有显著差别:北方约为10%,而南方上海、杭州约为5%~7%,广州、福州、湛江约为3%~5%。据分析,这其中一个重要差别是人们每天吃的食盐量不一样,北方人平均每日食盐量在15~20克,而上海为10~12克,广州为7~8克。

    但是,南方人习惯在做菜的时候加点糖,不知不觉中摄入的糖分超过机体需要,可引发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等慢性疾病。孟医生指出,过咸或过甜都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是患高血压并高血脂症、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人们应当改变这种饮食习惯。

    预防骨质疏松,人们一般都认为除了补钙以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还有维生素D的缺乏。其实,我们在补钙的同时还得注意少吃盐和糖。盐和糖吃得越多,钙的吸收就越差。大家知道,盐的主要成分是钠,约占40%。钠本身并非一无是处,人体的神经信息传递和肌肉收缩都需要这种矿物质。若得不到适量的补充,就会发生若干功能性问题。但过多的钠反而有害无益。一般而言,人体的肾每天会将使用过的钠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可是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大约也会同时耗损26毫克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然影响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钙质。营养学专家说,钠通常会使妇女的骨质每年流失约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压的妇女骨质流失的速度比血压正常的妇女快许多。

    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过多地进食高盐餐饮,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溶菌酶减少,使口腔黏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导致感冒。同时,由于血中氯化钠浓度增高,也可使体内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合成减少。

    孟医生还介绍,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因食盐的渗透压高,食入过量的高盐食物后,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损害。日积月累,胃黏膜的保护层就被大大地削弱了。高盐饮食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动物实验表明,当喂给大白鼠高浓度的食盐水后,其胃黏膜发生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坏死,使胃黏膜易受损而发生胃炎或胃溃疡。

    实验发现,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食盐可以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淀粉的消化,或加速小肠对淀粉被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的吸收,以致进食含盐食物者的血糖浓度高于进食不含盐食物者。因而限制食盐摄入量,应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措施。

    另外,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摄入食盐量增加后,对组织胺的反应性增加,易诱发支气管哮喘,或使病情加重。

    除上述危害外,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食盐过量而加重水肿或出现腹水。

    大多数人除了知道盐中含有钠离子外,并不知道钠离子还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因此,最好食用不经过加工的天然食品或含钠低的食品,例如蔬菜、水果、粮食和豆类是含钠低的食品。冷盘、肉肠、罐头、干面条则是含钠高的食品,另外,用发酵粉或碱制作的馒头、糕点、饼干、挂面及油饼、油条等含盐也很多,特别是增加色、香、味的调味品,盐的含量高得惊人!即使是营养学上定义的“无盐饮食”,也并不是真正一滴盐都不沾,而是指每人每天通过食物摄取的钠在1000毫克左右,相当于3克精制盐。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最新建议,这已经达到人均每天食盐量的一半以上了。

    根据每人每天4—6克盐的量计算,一家三口一般每月最多用盐250克,酱油500毫升(约含70克)就足够了。若按此标准坚持下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将会明显下降。一般在家里烧菜时可以大致估计一下,装满一啤酒瓶盖的盐大约有3.5克。

    口味重的人因为长期习惯了食盐对味蕾的刺激关系,一下子降低盐分可能会造成味觉上的不适应。为避免因此影响食欲,可使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由于味蕾的传导效应变低,有些老年人会觉得味道改变,或是对味觉刺激不那么敏感。当老年人抱怨食物没有味道时,可以在做菜时,先少放一些盐或糖,然后用调味厚重一点的汤汁淋上,或做成勾芡;也可以水煮的食物蘸上汁再入口。这样把甜、咸味道浅浅地铺在食物表面,就可以让舌头满足,而糖、盐的摄取又不会过量。

    口味重的人炒菜不妨用低钠盐。低钠盐主要是将盐分内的钠离子减半而以钾离子来代替,口味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增加钾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唯独肾脏功能不佳、患有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绝对不可以吃低钠盐。s因为低钠盐中的钾含量较高,会积存于患者体内,无法顺利排出,很容易造成高血钾症以及心律不齐、心衰竭的危险。

    大部分的水果都是高钾低钠的食品,如香蕉、葡萄、橘子、苹果、杨桃、番石榴、枣子等,这些含有丰富钾离子的食物,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保健效果。

    购买调味料(酱)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味增、芥茉酱、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时必须先看清楚罐外的标示,注意钠的含量,另外,要尽量避开高盐分的食物,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等。

    孟医生特别告诫,少吃腌制品、少吃方便面。据了解,一个99克普通杯面含有7.8克盐,一包辣酱面就有6克多的盐(标示含钠量为2500毫克),一天的盐分很容易就超过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