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三明两市质监部门近日联合有关洋酒打假人员,展开了辖区内市场洋酒打假行动,查获案值30余万元假洋酒,有效净化了当地洋酒市场。
中秋节前夕,龙岩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在香港国际洋酒协会亚洲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的配合下,对该市中心城区、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等地的大型酒品批发店和洋酒专卖点进行突击检查。共查处涉案经销店15家,查获涉嫌假冒皇家礼炮、芝华士、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百龄坛、尊尼获加等洋酒350余瓶,货值22万余元。
与此同时,三明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香港国际洋酒协会亚洲有限公司打假人员的配合下,对三明市洋酒销售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市区洋酒销售单位、酒店、KTV等,共查获人头马、轩尼诗、芝华士、蓝带、名士、马爹利、伏特加、皇家礼炮等品牌的假冒洋酒63瓶,货值6万余元。仅在三明市三元区某贸易商行内,执法人员就当场查获假冒洋酒50余瓶,货值达4万余元。
三明市辖区永安市质监局联合公安经侦和国际洋酒协会专业鉴定人员,于9月8日夜市时间,对城区规模较大的夜总会、酒行、酒楼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现场查获假冒轩尼诗V80、轩尼诗XO、芝华士、蓝带马爹利、人头马特级等多个品牌洋酒55瓶,涉案金额3万余元。
部分业内人判断:“洋酒半数以上为假货。”记者在网上也看到有网民爆料说,某些地方的娱乐场所卖的洋酒近八成是假的。这些消息虽没有权威部门进行认定,但假洋酒充斥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各地查获假洋酒的新闻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假洋酒到底为何如此猖獗,屡打不净?这一现象引人思考。
造假主因:暴利驱动
市场上的洋酒造假行为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高额利润的驱动。
洋酒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大多数定位为高端产品,价格少则几百元,高则几千上万元。高价格往往带来高利润,而假洋酒利润就更高。据业内人士披露,以生产一瓶假马爹利XO为例,连原料、假酒胚、酒瓶和商标等在内成本只需70元左右,而市场批发价高达600元以上,在宾馆、酒吧零售每瓶1500元左右,一般超市也在900至1000元之间。在暴利的诱惑和驱使下,一些不法经营者铤而走险,通过各种手段制售假劣洋酒,坑蒙消费者,以牟取暴利。
一些洋酒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在禁止和查处假洋酒方面政府和企业都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但往往是查了东家又冒出西家,所以,对假洋酒的根除还有赖于整个市场的力量。
造假方式:常见三种
那么,假洋酒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近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披露,市场上假洋酒的造假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色素加酒精。不法分子在酒精中兑上红茶调出的颜料,或者干脆用色素,再灌到回收来的酒瓶中,一瓶洋酒就诞生了。这样的酒丝毫没有洋酒本身的味道,只有酒精的辣味,较容易被消费者分辨出来,所以这些酒大多卖到比较偏僻的地方。
二是以次充好。将售价仅几十元的次酒装到售价几百元的好酒瓶子里,由于从外观看是洋酒,再加上国内消费者对洋酒口味不是很了解,所以很难分辨出来。尤其是在夜总会等夜场,人们习惯在洋酒中调兑绿茶等饮料,所以更难分辨出来。
三是年份少冒充年份多的。将同一品牌年份较少的酒装到年份多的酒瓶里,以赚取其中的差价。这种方式由于本身所用的酒质量也是有保证的,所以就更难分辨出来了。
打假瓶颈:技术保密
市场上洋酒品种可谓琳琅满目,个个包装精美,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种,监管部门也显得很为难。这么多的洋酒,本身质量参差不齐,其品质特征也不尽相同,如按产品执行标准进行检验,在有限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很难检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洋酒最常见的造假手段就是通过收购真瓶灌装假酒,感官辨别起来非常困难。据香港洋酒协会的打假人员介绍,厂商为保护自己利益,一般都对自己的防伪技术进行严格保密,许多高端品种只有厂家和行业协会才知道如何辨别真假。这位打假人员告诉记者,他几乎一整年都在全国市场暗访,踩好点后才联系质监或工商部门进行查处,这种打假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该掌握辨假技术的政府监管部门拿不到资料,单靠人手少的行业协会来维护市场秩序,这可能也是造成洋酒市场乱象的原因之一。
执法难题:渠道特殊
除常规商场货架销售外,洋酒更多是通过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销售,这种特殊的销售渠道也给执法打假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明市质监局执法人员介绍,娱乐场所多数是晚上营业,与执法部门作息时间有较大的时间差。许多不法商家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差,逃避大多数时间段的监管。白天酒吧、柜台上摆的大多是真品,一到晚上,假酒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冒出来。
一些商家还与执法部门玩起猫捉老鼠游戏,专门在隐秘地点设仓库,将假洋酒与其他货物区分开来存放。这个地点一般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知道。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时,往往只能查到几瓶假酒,货值不大,即使按法律最大额度处罚,也不过万余元,很难震慑不法商家。再加上制售假洋酒者手段隐蔽,取证困难,以及违法成本太低,成为监管部门最为头疼的事。
三明市质监局稽查大队长叶水文表示,近年来,在各级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制售假洋酒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要基本消灭这些违法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还需要广大洋酒厂商与行业协会和政府监管部门建立起充分信任、密切协作的关系,互通信息,联合行动,共同治理。
经验交流
稽查队长谈洋酒打假
三明市质监局稽查大队长叶水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洋酒因造假手段比较高明,销售渠道比较隐蔽,给执法打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洋酒造假售假的一些特点规律,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可供借鉴的经验和体会:
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洋酒打假的执法水平,我们一是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产品质量法》、《行政处罚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商标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香港国际洋酒协会亚洲有限公司寄来的《洋酒培训资料》组织执法人员培训,学习了如何识别假冒洋酒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二是规范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有关规定,我们严格执行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执法文书和对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进行执法,避免在执法中出现执法文书不规范,程序不到位的情况。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设立常年的监督举报电话,通过发挥社会监督有效地打击了销售假冒伪劣洋酒的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和洋酒协会的打假合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积极主动和香港国际洋酒协会亚洲有限公司联系,通过与洋酒协会的合作打假以及向他们学习专业的打假知识,在本着为洋酒生产企业保密的原则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较好的掌握了新的打假专业知识。现在洋酒协会的打假人员都对我们很信任,主动把一些新的防伪技术和鉴别方法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及时掌握了最新的真伪鉴别技术,保证了打击假冒伪劣洋酒工作的顺利开展。
行动计划周密,做到快、狠、准。统一行动,快速出击,我们首先踩好点,通过明察暗访摸清本市洋酒销售的主要渠道和供应链等情况,回来后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将人员分成几个行动小组,对拟定好的点同时进行出击,做到精确打击,百发百中。立案后追根溯源,调查了解清楚售假者的进货与销售渠道,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切实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搞好协调服务。洋酒打假工作是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不仅要靠我们质监稽查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上的配合。现在,我们同工商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各部门对我们打假工作也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好评。
资料卡片
如何辨别真假洋酒
购买、饮用洋酒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外包装经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进口商品,需按规定加贴中文标识,包括产品原产地、罐装日期、保质期、进口经销商及其地址、电话等。商标应整齐、清晰,而且凸凹感强,印刷水平高。商标字迹、图案不会出现模糊、陈旧、凌乱现象。
二、留意酒瓶的封口。瓶口一经破坏要恢复时,造假者所使用的材料肯定与原厂使用的材料不一样,工艺也没那么精致,真品瓶盖上的金属防伪盖与瓶盖是连为一体的,而假酒的防伪盖是粘上去的。同时真品金属防伪盖做工严密,塑封整洁,光泽好,而假酒瓶盖做工粗糙,塑封材质不好,且偏厚,光泽度低,商标模糊,立体感差。
三、防伪标志。一般洋酒的瓶颈上都有商标,刮开商标,内有各式各样的防伪标志。真品防伪标志在不同的角度可出现不同的图案变换,防伪线可撕下来,假酒的防伪标志无光泽,图案变换不明显,防伪线有时是印上去的。
四、看液体。真品液体透亮、光泽好、无沉淀,假酒的液体则暗淡、光泽差。
五、不要轻信他人推荐的所谓“水货”。在现有关税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水货”多系假货。
六、在酒吧等消费场所连续消费两瓶酒时更应特别注意鉴别,部分不良经营者往往第一瓶给真酒,趁消费者不注意时再上假酒,同时冲兑饮料使消费者无法鉴别。
七、开瓶后最好在短期内饮用,以免保存不当造成酒香味和酒精度挥发,同时易引起微生物的第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