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让乳制品行业历经重创。
巨大冲击波中,有的企业伤筋动骨,艰难为继;有的企业奋力自救,挽回形象;有的企业则趁机发力,抢占市场。
扑朔迷离的乳制品市场正迎来新变局。
买一送一,国产奶“疯狂”促销
周日,武汉中百超市梨园店买牛奶的消费者竟迫不及待地排起长队。
这是蒙牛“特仑苏”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算下来,原价50多元的牛奶,现在只需20多元一箱。销售人员说,此前高端奶从未做过如此大的优惠活动。
不仅是蒙牛,各大国产乳制品企业均在进行促销竞赛。
液态奶打出了“有买有送”、“买即返现”的招牌,保质期较短的酸奶则直接用胶布绑着环保袋、玻璃器皿等五花八门的赠品。
面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疯狂”促销能挽回人气吗?显然,行业复苏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
省质监局食品处介绍,由于9月17日起出厂的乳制品已经批批检验,合格产品方能上市,国产乳品市场正在逐步恢复。
据统计,我省27家乳制品企业,仍正常生产的企业12家。“三鹿事件”前,全省乳制品厂单日出厂产品409吨,近来稳定在300多吨,市场恢复近8成。
争夺中高端,洋奶粉强势扩张
紧盯高端,洋奶粉通常的营销战略。
资料显示,婴幼儿奶粉中,洋奶粉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达70%,仅美赞臣、惠氏、多美滋三大品牌就占据高端市场的50%。“三鹿事件”让洋奶粉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它们纷纷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目标直指中端市场。有的改换简易包装,有的积极促销,有的调整生产量和品种。
一时间,未检测出三聚氰胺的洋奶粉迅速成为消费者选购婴幼儿奶粉的首选。
在石首市中百超市,记者看到了简易纸盒包装的惠氏奶粉。营业员说,该品牌进入县级卖场的时间不长,为争取顾客,很少参加促销活动的惠氏也有赠品附送。
业内人士分析,“三鹿事件”后,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让度”出来的市场少则上百亿元,精明的洋奶粉厂家怎会错过这美味的“蛋糕”。
危机中藏转机,本地奶借机发力
在咸宁市贺胜桥镇东方超市,老板李宋荣将当地产的“向阳湖”奶粉摆在醒目位置。多次产品抽检中,该品牌未检测出三聚氰胺,在当地销路不错。
国内乳品巨头遭遇的信任危机,对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本土乳品企业或许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
始终不温不火的本土乳品企业能否重新抢占市场,在新一轮洗牌中胜出?“三鹿事件”能否成为本土乳品企业崛起的分水岭?
武汉惠尔康扬子江乳业生产部李民介绍,该企业原来每天产乳制品30吨左右,“三鹿事件”初期,受大环境影响,产量大幅下滑。随着市场信心的重建,目前日产量比正常时还上涨了5%至10%。
此次检测中“幸免”,李民并不认为是偶然。他说,扬子江能安然度过危机,正是因为有自己的牧场,能保证奶源安全和质量,这将是下一轮竞争中扬子江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拥有自营牧场的黄石民振乳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建厂房。奶市低迷,该厂的确看到了转机。他们期待打质量牌,在奶业巨头“元气”尚未恢复的空当期,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三鹿事件”对乳品企业是一次严峻危机,但辩证地看,若企业能以此为契机,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一次由外力逼迫下的行业洗牌,完成优胜劣汰,使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脱颖而出,则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百姓的饮奶需求不可能由洋奶粉、洋企业全部解决,本土企业仍有巨大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