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农业部在福州召开全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并讲话。这是近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水产品国际贸易座谈会,旨在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农产品贸易形势,针对当前水产品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协会的沟通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推动水产品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座谈会围绕水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新形势、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出口水产品原料控制及质量安全保障等专题进行交流,既有主题发言,又有自由讨论,灵活的形式带动了现场众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踊跃袒露心声,直言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和建议,专家和行业协会负责人更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及行业长远发展的对策措施。牛盾副部长与代表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
牛盾指出,改革开放30年渔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就是外向型渔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水产品进口量从5.8万吨增加到346.4万吨,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17%。伴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当前,我国水产品贸易面临着三个因素的困扰:一是质量安全问题。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但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最大而显得最为明显和引人关注。虽然有个别国外媒体恶意炒作和故意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全国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水产品出口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二是成本上升问题。包括人民币升值,利率提高,劳动力工资增加,土地、饲料、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等因素。三是竞争加剧问题。不仅存在着国内同行的竞争,还面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出口领域同构竞争的压力。
牛盾强调,继续保持水产品国际贸易又好又快发展,对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历史性任务。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已经形成了出口养殖水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大宗出口养殖品种,拥有一批优秀的水产加工企业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可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要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是提升养殖业发展结构和质量的要求。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外向型渔业发展道路,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根据新情况采取新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思路,牛盾概括强调:坚持内外统筹,在积极拓展国内消费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既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又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坚持自产产品出口为主与发展来进料加工贸易相结合,实施好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规划,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规范养殖生产行为,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口贸易提供充足、安全的原料产品;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以及通过行业自律行为,逐步建立和形成较完善的协调约束机制。
座谈会由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主持,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有关司局领导出席了座谈会,15个水产品出口主要省份及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厅局主要负责人参会。会议还特邀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渔业贸易研究专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江苏省紫菜协会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水产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10多家水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代表与会。共9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