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业内人士自揭普洱茶炒作内幕:炒茶胜过炒股票

   日期:2009-06-2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76    
  “炒茶要比炒股票赚钱多了,出厂价完全能够放大5倍至10倍,实施国家标准也是我们操作的好题材,我们其实最担心的,还是理性消费理念的回归,这样会把整个炒作空间全部压缩。”近日,在确保不透露具体品牌名称的前提下,常年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等地从事普洱茶交易的几位茶商,向记者揭露了普洱茶炒作内幕。

  层层“注水”层层“吹” 10倍利润轻松赚

  多年在云南从事普洱茶采购的茶商黄皓告诉记者,普洱茶市场上最多只有两成的流通货,剩下的货全部囤积在仓库里,就是靠这两成流通货,层层“注水”层层“吹”,将价格不断推高。

  “把订金交给生产企业,茶商就能成为单一品牌的‘垄断经销商’,无论企业年产多少茶,都是经销商的货,什么时候提货,什么时候外销,甚至生产多少茶,都必须听经销商的。”

  “2006年我投入860万元,垄断了一个著名品牌的茶叶。然后就开始利用原来的销售渠道发展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自己发展三级经销商,我真正放入市场流通的货不过年产量的20%左右,然后就不断通过‘雪灾’‘地震’‘泥石流’等消息,传递给下级经销商和市场‘普洱茶缺货’的信息,一来二去,经销商自己也会留住一部分茶叶,这样一来,市场上的普洱茶就真的成了紧俏资源。”

  “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们成功地把出厂价每件3600元左右的普洱茶,炒到最高每件32000元的价位,靠的就是控制流通和制造市场饥渴。这远比炒股票、玩期货好控制多了。”

  茶厂没有“话语权” “国标”竟成“新题材”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规定,到2009年6月30日后,在其他省区生产的普洱茶将不能被叫做“普洱茶”。但这一消息也成为“吹”高普洱茶价格的“新题材”。

  茶商韦云虎透露了“玩好”这一“题材”的要素。

  ——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根据这一规定,只有原材料取自云南大叶种,并且只有在云南地区生产才能叫“普洱茶”,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生产的茶将不能被叫做“普洱茶”,这意味着普洱茶的流通数量将大大减少。

  ——“流通减少”的消息将会被最大限度地放大。经过几年的“资金轰炸”,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他们年产多少茶,全是我们说了算。我们肯定会结合市场情况,传递出维护经销商利益的茶产量。

  ——即使《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开始实施,由于我们手上有生产企业,部门监管不可能到位,我们同样能把陈茶重新打上原产地标志。神不知鬼不觉,在市场需求强烈的时候转手给下家。

  炒作惧怕理性消费 市场暗藏“崩盘”隐患

  “能控制生产企业,能制造经销商需求链,就是不能掌握消费者心态,这是普洱茶面临新一轮‘崩盘’的最大隐患。”茶商赵国宏心有余悸地说。

  2006年至2008年,赵国宏凭借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在二级市场上狠狠地赚了一笔,原来投入市场600多万元,随着囤茶和价格飙升,达到5000万元的身价。但2008年下半年,价格狂跌的时候,他的身价又迅速回落到2300多万元。

  “云南企业这几年几乎都在埋头做茶,没想过搞品牌宣传、建设营销渠道,这就给我们做渠道的很大空间,超过90%以上的利润都是渠道‘做’出来的。现在云南对普洱茶发展方向还是没有明确,这还会给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炒作空间。”赵国宏说,“不过,我们最担心的是消费者日益理性。正常的茶叶消费量也就是每年增长15%至20%,茶叶价格增长每年也不会超过8%。如果炒作者反思一下国人的喝茶习惯,很可能我们的炒作会因为终端市场的萎缩而‘崩盘’。”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