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山东检验检疫局积极倡导和努力工作,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模式,力争三年实现区域内“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示范效果。这标志着以区域化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在山东全面实施。
追根溯源破解行业难题
山东是全国食品农产品出口大省,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山东出口农产品高风险品种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多。为解决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源头污染问题,山东检验检疫局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管理办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养殖管理技术水平,规范了农兽药的使用。
但随着山东农产品出口数量的增长,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因公司发展的种植养殖基地满足不了国外市场的需求,出口企业就通过与农村或农民签订供货协议等途径来发展非自属基地,农民的分散生产、松散管理、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低、差异性大、责任感不强以及受市场价格变化极易引起的利益驱动等,致使山东出口农产品被国外检出农药、兽药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山东检验检疫局经过认真科学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单靠以公司为主体的零散的基地备案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彻底解决种植养殖基地农业化学投入品污染这一目标,要从根本上求解,必须建立一整套治理源头污染的科学的工作方案和管理机制。
区域化管理模式成效凸显
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山东检验检疫局立即对症开出药方:创新建立政府负总责、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和协调配合、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007年,山东检验检疫局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主导、国检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模式,选择安丘市为试点区域,指导安丘市出口龙头企业选出重点区域种植各类出口蔬菜和其他作物,确定区域化管理备案养殖场的范围,按照良好农业规范实施种植养殖基地管理。农业、畜牧和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对安丘市农兽药经营市场加强管理,对农民进行使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与指导,对种植养殖过程使用的农兽药进行控制。
试点当年,该市便推广种植基地20万亩,出口农产品达两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30%,区域内农残检出率由2007年的19.6%下降到2008年的2.4%。试点结果表明,区域化管理机制不但可行,而且推广空间巨大。
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和推行,山东检验检疫局创建的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模式在体系建立、运行、政府协调、部门合作、检验检疫监管和企业带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为了加快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区域化管理工作,2009年4月,山东检验检疫局提请山东省政府在威海乳山召开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示范区现场会,对全省深入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并讨论了由该局先行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管理办法》两份文件。
该“意见”明确规定: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区域化管理的县市区要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对本区域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建立监督责任制,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全力推进本区域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目前,在山东省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和检验检疫的推动下,山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据统计,截至目前,由山东省各级政府主导开展工作累计达328次,部门联动开展工作累计294次,培训技术人员累计9142人,培训农民累计360573人,建立标准、规范、规定等累计175个,宣传697次,发放宣传材料累计279284份。发展种植基地450万亩,标准化备案养殖场679个,海域面积80万亩。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已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比较集中的威海市和烟台市以及安丘、昌乐、巨野等54个县市区得到全面推广,为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