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份,不少食品进入消费淡季,记者昨日获悉,食用油、猪肉等价格纷纷下调。当然,也有商家在淡季提前酝酿涨价,部分洋品牌奶粉就是一个典型。
对于此次洋品牌奶粉突然喊涨,业内人士分析,其中不乏炒作的可能性,借助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促进销售。
食用油价全线回落
今年5月份,本市食用油价格曾出现10%左右的上涨,不过,昨日,在华联超市南丹路店,5升装金龙鱼大豆油从61.5元下降至59.8元;5升装融氏玉米油从86.8元下降到77.5元;5升装华联豆油从43.9元下降到39.8元,降幅都在10%左右。
在众多降价品种中,个别品种的降幅惊人,某品牌2.5升桶装茶籽橄榄调和油原价72元,价格已经下调到了48元,降幅高达33%。
此外,记者还发现,市售食用调和油绝大多数存在只亮身份不标配比的情况,市民林老伯指着某品牌调和油说,“加较低成本的油调和,产品名称前冠上更有品质感的油种的名号,卖的价钱就高。”
据悉,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已经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这次食用油国标出台后,将明确规定调和油配料的比例问题,并有可能被强制要求在产品标签中明示。
猪肉价格淡季略降
每天买菜的肖阿姨告诉记者,这两天猪肉便宜了,以前猪排骨14元/斤,昨天已是13元/斤了。精肉之前10元/斤,这两天9元多就能买到。
记者从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获悉,进入高温天气,市民吃猪肉的热情也相对低了,猪肉的价格前一阵子略微涨了一点,现在存栏的猪渐渐上市,价格也低了些。平均每公斤下降了1元。
奶粉涨价被疑炒作
昨天,沪上多家超市向记者证实已经收到惠氏的涨价通知,涨幅在7%-10%。对此,惠氏相关负责人透露,惠氏已决定从本月中下旬开涨,平均涨幅7%左右,她介绍,此次涨价主要涉及惠氏的2、3、4段产品。惠氏表示,近期将工厂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造成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因此调整零售价。
对于进口奶粉的成本“压力”,业内人士并不太信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奶粉主要是根据原材料成本来定价,除了进口原料奶粉价格下降一半以外,其他原材料乳清粉、营养素等价格也稍有下滑。业内人士分析,洋品牌喊涨可能是利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