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国标实施

   日期:2008-10-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50    

    作为与可乐、咖啡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中国茶却在走向世界方面长期以来落在了前者的后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茶叶的标准化问题。随着我国首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Z 21722-2008)日前正式实施,将为我国出口茶叶带来新的技术支撑,让中国茶香飘世界。

    “该规范是针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出口茶叶种植、采摘、加工、检验、监测、追溯、产品召回等涉及到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提出质量要求。而在此之前,我国的茶叶出口主要按照2006年10月1日实行的《茶叶卫生标准》GB 2762、GB 2763,海关进出口检验的有关要求以及根据进口国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仲海说。

    据了解,该标准共分10个部分,对茶叶从生产到出口的各个环节均作了详细规定;还根据当前的形势特点,新增了茶叶源头管理,即茶园管理和初加工部分,以及产品出口的预警和召回制度等。此前,我国制定的涉及茶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接近500项,但缺乏专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导致我国茶产业防范国外绿色壁垒、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足,茶叶出口屡屡受阻。

    专家认为,该规范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规范种植加工茶叶,加强产品追溯,提高茶叶质量,开拓国外市场。同时,将有力提高我国茶园管理水平,整合落后、弱小的茶园,促进优质茶叶种植和出口加工。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15.13万吨,出口金额近3.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49%和19.88%,平均单价为每公斤2.27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5%。多年来,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多数茶叶出口至非洲、中亚和独联体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以中低档茶为主,产品缺少科技含量、附加值低等因素限制了我国茶叶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有茶业专家认为,标准化是中国茶走向世界最大的拦路石。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以红碎茶为主,品质判断与琳琅满目的中国茶相比,要简单、容易得多。中国茶要真正在世界上流行,首先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一是让消费者能够简单、直接判定茶叶的质量、价格;二是从制作工艺入手,解决品质不稳定问题,用标准的制作工艺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据悉,我国茶叶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30%,达20万吨,创汇近4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我国出口茶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卫生要求。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对进口茶叶提出数百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自2006年5月1日起规定茶叶应做近300种农残限量检测,对我国茶叶出口都构成很大影响。

    朱仲海表示,新规范引用通用的有关标准与技术规范,对规范茶叶出口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监控,提高企业的防范意识,降低企业的风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