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白酒  北京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有机食品青岛崭头角 价格高销售处低迷期

   日期:2009-09-0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27    

  8月31日,家住福州北路的市民刘先生在超市里一手拿着每千克3.6元的保鲜黄瓜,一手拿着每千克9元的有机黄瓜,比对之后还是把有机黄瓜放回原处。“虽然妻子正处哺乳期,需要安全食品,但花高价钱买来之后,谁又能保证这有机食品是安全的呢?”

  近年来,毒大米、毒奶粉等公共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有机食品越来越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有机食品在岛城市场上已经渐露头角,但由于品牌鱼龙混杂、产品价格高昂、市场缺乏监管等原因,使得有机食品问得多买得少,还处于“听上去很美”、“叫好难叫座”的尴尬境地。

  ■市场

  看的人挺多买的人极少

  8月 31日上午 ,在香港中路一家大型超市生鲜蔬菜区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但同类品种的蔬菜价格却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

  仔细一看,原来同一类蔬菜还分为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价格也相差几倍。像最常见的青椒,贴着“有机食品”认证的每500克标价9元,而普通保鲜青椒才2.8元;有机山药标价12元/500克,而普通山药3至5元;有机黄瓜4.5元/500克,普通黄瓜还卖不到2元。在香港中路上的另外一家大型超市,摆卖的是不同品牌的有机蔬菜,但价格同样很高,基本上都比普通保鲜蔬菜高出2至5倍。

  “就多贴个标签,价格就这么高!”刘先生一边比对着菜价一边说。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都有同样的心理,在有机蔬菜柜台前,很多消费者只看一眼价格,便转身回到保鲜蔬菜区挑选。

  “价钱贵不说,关键它长得难看呀!”记者采访时,碰到一对正在挑选西红柿的年轻夫妻,小伙子拿起两个西红柿一比对,很轻易地就说服了妻子放下有机西红柿。

  记者看到,保鲜西红柿个头大不说,而且表皮光滑色泽鲜艳,让人一看就有想吃的欲望;而有机西红柿个头小一圈,每个果实果蒂处都开裂了,且颜色也是浅红中带点米黄,两者放一起,有机西红柿确实显得很“寒碜”。不光西红柿差别大,黄瓜、青椒、山药等长相也都“大相径庭”。

  对此,佳世客超市一位销售人员无奈地说,因为有机蔬菜价格较高,所以,定位的顾客群以消费能力高的白领阶层为主,然而,有机食品并不好看的“卖相”,又使得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它;另一方面,大多数中老年人都知道这“寒碜样儿”,是因为这些有机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所以认可这种“长相”,却又接受不了如此高的价格。

  文/图  记者  刘兆球

  ■厂家

  售价高,利润依然微薄

  青岛元明经贸有限公司是本市较早涉足有机食品行业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于2007年投资 2500万美元,收购山东最大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有机蔬菜,其西兰花、佛发菜、芦笋、韭菜、莲藕、芸豆等12个品种的有机蔬菜已取得国家权威认证。然而,在董事长张元芹看来,公司的有机食品之路并不像当初计划得那般如意。

  价格影响了销量

  在张元芹眼里,有机蔬菜敢卖出如此价格,“纯天然、无污染”无疑是最大卖点。在国内,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间还有两个阶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和无公害食品都允许有限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这在有机食品领域则完全被禁止。这就构成了一个金字塔,最上面的是有机食品,处于中间层的绿色食品被看作是无公害食品向有机食品的过渡,在售价上也是递减的。

  “如果不了解有机食品背后的故事,消费者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张元芹认为,现在有机食品难以进入普通市民生活,其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居高不下的价格;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即使价格高出数倍仍然利润微薄。

  张元芹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打算进军有机食品产业,首先要过的就是“土地关”,因为国内很少有现成的可耕种有机食品的土地。按照有关要求,耕种有机食品的土地,其农药、重金属残留必须达标,目前本市乃至山东省绝大部分已开垦的土地都被化肥、农药污染,完全降解需要3年时间,所以有机蔬菜不是想种就可以随时种的。她收购的示范园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各项指标才达到标准,从而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人工成本也很高

  “土地达标仅仅是开始,最头疼的是种植过程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杠六九西红柿是本市知名的有机蔬菜品牌之一,夏庄杠六九西红柿合作社负责人马海波举例说,普通西红柿要顺利长大,从播种到收获要使用近10次农药和化肥,才能走上餐桌。而杠六九西红柿的种植方式,完全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激素等,连拔草也只能依靠人工,其人工成本是使用化学除草剂的30倍以上。显然,在成本、规模方面与常规农业差距甚远的有机蔬菜,价格自然无法与普通食品保持一致。

  ■质疑

  有机不有机,如何看明白

  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各种不同的概念往往令市民犯“迷糊”,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对这些蔬菜不了解、难区分,也是导致普通蔬菜长期成为老百姓主菜的重要原因。

  监管仍是个难题

  近日,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认证标准不一样,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的最显着区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

  有机食品在本市出现已经有三五年的时间,但因它仍是新生事物,从直觉上难以与普通产品区分,消费者很难作出判断,只能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标志来选择。“即使得到了认证,也不能说是绝对安全的!”一位熟悉有机蔬菜认证过程的业内人士说,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检查员,在对有机食品认证时,得到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而且,即便是通过了权威认证,但监管仍然是个难题,不排除某些商家为牟利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所以,认证给人的感觉就没有说服力,而且不排除有些认证机构变了“味道”,把认证作为一种敛财手段。

  注定只能是配角?

  青岛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锡芬认为,产量和生产能力低下,注定了有机食品只能是一个配角,而且,高举安全大旗的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也一直遭受质疑。她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有虚假的认证活动,行政职能部门应坚决查处,对乱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生产以及乱用非有机食品配料加工的行为,执法机关应予以严厉的打击;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和消费有机食品,“唯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展望

  市场不如意前景被看好

  虽然有机食品正面临着“叫好难叫座”的尴尬,但记者调查发现,有机食品的经营者对前途充满信心。

  销售以团购为主

  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高档超市都在卖有机食品,但每种产品摆的数量并不多,个别产品甚至只有两三份 。

  鲍玉总是沂水某品牌有机蔬菜供货商,负责向三家大型超市供货,对于这种现象他显得非常无奈:“摆多了卖不出去就糟蹋了,所以少摆上点,全当是品牌展示了!”据他介绍,现在有机食品的淡旺季非常明显 ,一般逢年过节时,包装精美、价格高昂的有机蔬菜作为礼品菜很受欢迎,再就是一些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比如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有机牛奶就出现脱销,但大多数时候,有机食品销售都是波澜不惊的。因此,现在大多数有机食品供应商都定位于中秋、春节两大节日,而且销售也主要以大单团购为主,零售市场只是作为一种补充。

  有机食品有未来

  尽管有机蔬菜面临着销路上的尴尬,但青岛元明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芹仍盘算着如何再去扩大规模。她认为,尽管当前有机食品行业难在市民生活中形成气候,但毋庸质疑的是,近年来有机食品行业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在本市,众多品牌的有机茶、有机蛋、有机米、有机水果纷纷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有机食品行业,大家看好的都是有机食品的明天”。

  “崂山茶要做茶叶中的‘五粮液’,有机茶就是必经之路!”崂山云雾茶场总经理王永超也有自己的“有机算盘”。他说,从1998年开始,崂山云雾茶就开始做有机绿茶,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及合成农药,每年在茶园间种植大豆,建造大豆发酵池,经过发酵后的大豆作为茶树的肥料,确保茶田不被化学原料污染。王永超告诉记者,虽然比普通绿茶贵了2到3倍,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崂山有机绿茶正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名词解释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地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并且经过合法机构依据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认证,获得认证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类食品。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