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九月九日电 (记者 刘双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讨厌应酬和繁琐的会议,因为会占据他攻关超级稻的宝贵科研时间。但这一次,他乐意抽出整整几天时间,全程参加一个论坛,并陪同嘉宾参观考察。这就是有二十国部长出席的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论坛,九月十日至十二日在长沙举行。
“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这是一个好机会啊!不仅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促进世界和平,还可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九日,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广杂交稻一直是自己的心愿,因为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贫困国家养活更多的人。
让中国人有饭吃,这是袁隆平研究杂交稻的最初动力。一九三0年出生的袁隆平,亲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天灾人祸带来的全国性大饥荒,目睹了躺在街头的饿殍,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真谛。就这样,最初研究红薯、西红柿育种栽培的他转向研究水稻,并向当时学界认为几乎不可能的杂交水稻攻关。
为了得到高产的种子,袁隆平顶住了外界嘲讽、“文革”风暴和无数次失败的迷茫,历经十年艰辛坎坷,于一九七四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然后依次攻破二系稻、超级稻难关,现在正向超级稻三期目标大面积亩产九百公斤努力。
如今,中国不仅改变了粮食缺口大国的形象,成为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杂交水稻也走出国门,帮助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摆脱粮食危机。
袁隆平说,现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海外推广面积是三千多万亩,希望到二0一五年,国外杂交稻种植面积能发展到一千五百万公顷,按照每公顷增产二吨计算,就可增产三千万吨粮食,多养活一亿人。
对袁隆平而言,实行杂交水稻外交的另一层深意还在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这位科学家至今一直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别人瞧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又穷又落后。“那时我们将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在美国接受采访时,他们都问我们是来旅游还是学习的,当听说是来传授技术时,惊讶不已。”
袁隆平由衷感叹:“作为中国人,六十年的发展变迁让我感到自豪、骄傲。过去我们抬不起头,现在昂首挺胸。”但对自己的众多光环和荣耀,袁老淡然处之,“荣誉多了是麻烦,是包袱,我渴望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