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野摊儿”盛行 中国早餐市场深陷尴尬

   日期:2009-09-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89    
  北京市民王晶是一个典型的上班族,每天要挤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单位。提到解决早餐问题,她满腹苦水:“7点起床,7点半出门,我们的早上往往是在‘争分夺秒’的状态中渡过的,就这样,还得为上哪儿吃早餐、吃什么而发愁。”

  2008年,新浪网曾在全国范围内作过一次早餐调查,80%参加投票的网友表示很愿意吃早餐,但是有70%的人对目前自己的早餐并不满意。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申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很多白领有工作压力,不爱做饭。

  学生消耗能量大,如果早餐吃不好,上午的学习会受到影响。从北京的现状看,市民吃饭已经开始社会化,早餐问题更为突出。目前,早餐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不能很好地保证百姓吃好,主要没有从百姓的需求出发。

  “其实,大家对早餐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做到经济实惠,卫生。”王晶如是说,但别看就这几条,能够做到却并不容易。

  “野摊儿”盛行

  9月11日早晨8点左右,记者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远洋山水小区大门外的公交车站旁边,这里摆着一个早餐摊点,主营鸡蛋灌饼和豆浆。摊点很简单,一个炉灶,一个案板,还有一把大太阳伞,摊主赵青丽正在简单的案板上麻利地擀面饼,身旁用来装钱的盒子里零散地扔着一些5元、1元、5角的钞票。

  今年30多岁的赵青丽是安徽人,半年前来京做起了早餐生意。“就是赚个辛苦钱,”她期盼地注视着过往的路人说,鸡蛋灌饼2元一个,加火腿肠3元。豆浆是在附近市场批发的,进价是7角,卖价是1元。

  “老一套,带走。”周先生是该小区的居民,听他跟老板打招呼的口气,就知道是常客。周先生表示,现在基本不会选择早起做早饭,“原因很简单,快捷、方便,到了就买,拎着就走,边走边吃。”

  当记者问到卫生问题时,周先生用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回答了记者。而对家有上小学孩子的张华芬来说,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她告诉记者,虽然家门口卖早点的地方不少,但都是“野摊儿”,“什么包子肉不新鲜、豆浆碗里落了只苍蝇、紫米粥有怪味,我都碰上过。”

  而且,这些“野摊儿”基本都开在路边人多和车多的地方,“单说那些汽车和公交车排放的尾气,就让人受够了。”她说。

  早餐车遭遇发展瓶颈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2年起,北京市政府部门推出了第一轮“早餐工程”,在市民聚居的社区、街道设置早餐亭、早餐车,由指定餐饮企业统一配送早餐,用以解决北京人吃早餐难和不卫生的问题。当时马兰拉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千喜鹤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竞标成功,但如今,马兰拉面等多家企业因亏损等退出了早餐市场,一度繁荣的早餐车正逐步消失。

  9月12日,记者在京西一个大型公交车站看到,这里的公交线路有10多条,早高峰时等车的人站满了10余米的便道,马师傅的早餐车就夹在人流中,但上前购买的人却并不多。

  “现在这个季节是早餐车生意最冷淡的时期,”马师傅称,自己的早餐车位置属于北京首钢餐饮统一配送的范围,每天凌晨5点,他就开始忙碌将上级公司统一配送的早餐和饮料打包装箱,将早餐车徒步推到销售点。

  因为北京的秋冬季节气温较低,餐车无法给早餐加热,这让他的生意急剧下降,“尤其是到了冬天,谁早上起来不想吃口热乎饭啊。”马师傅说。

  记者买了一杯豆浆,果然,充其量算是不凉,如此看来,这样的早餐只能称得上是差强人意。

  记者还注意到,石景山区几家挂着“北京早餐”标志的商亭,除了配送的早餐外,还有烟、酒、方便面、饮料,有的还经营公用电话业务。

  一位“亭主”向记者透露,早餐只占其营业额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算是兼营,她每天只能卖出去80多元的早餐类商品,提成是10%,一个月只能挣200多元,“如果不卖点别的商品,我们靠什么吃饭?”

  北京金三元阳光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惠欣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初,北京市还规划将早餐网点增加到1000个,但现在网点已不到700个。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则认为,阳光早餐日渐衰退,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高利润薄,摊主没有积极性;“野早餐亭”冲击大,摊主的“自留地”卫生没保障;配送早餐口味差,不符合北京市民爱吃现做早餐的习惯等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