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这边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奶农杀牛避险 那边奶粉价格“涨声一片”
一斤奶缘何卖不过一瓶矿泉水--一家国内知名企业低价收奶现象调查
部分基层业内人士认为,双鸭山地区出现的“砍牛”现象折射出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我国乳业急需转型升级,并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
引入竞争,打破一家大企业垄断一个地区奶源的局面。记者采访发现,近年随着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的乳品厂被停产关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辖区内乳品加工厂的税收,乳品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加工厂的奶源供应,往往会联合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一地奶户只卖给一家乳品企业,使一地的奶源被一家乳品企业垄断,奶户完全丧失与乳品企业的议价能力,要么被动接受垄断乳品企业的一切要求,要么只能坐视辛苦生产的生鲜乳无人收购而变质、倾倒。
企业低价收奶坑奶农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采访发现,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这一地区生鲜奶收购价持续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有关专家认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奶业急需打破少数大企业地域垄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一斤奶价钱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结果自然是杀牛或者卖牛。公平,是市场规范有序的基本标准。市场不规范,苛责乳制品企业无意义。乳制品企业可以撒娇,指鹿为马,但源头上的奶农没有话语权,只能任奶企鱼肉。
“1斤奶不抵1瓶水”太坑爹
尽管有专家认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奶业急需打破少数大企业地域垄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也有媒体呼吁要加强监管,对生鲜乳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并严格执行,以保证奶农利益。但无论如何,光靠企业的良心发现是不行的,地方政府必须走出过度逐利的陷阱,能够真正站到公共利益的立场,以增加民生福祉为己任,以市场竞争与法律准绳来捆住资本踩在民生之上的铁蹄。这,才是可望不“坑爹”、不“砍牛”,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所在。
牛奶1.4元1斤贱过1瓶水 完达山低价收购奶农杀牛
完达山以低于保护价收购鲜奶 奶农叹价不如水
——————————————————————
洋奶粉又开始酝酿涨价 奶粉市场陷入提价怪圈
洋奶粉又要涨价了!去年12月在海关总署降低奶粉关税前“抢涨”后,仅仅过了3个月,洋奶粉新一轮的涨价已经开始酝酿。“关税下调我抢涨,关税上调更要涨。”专家分析认为,洋奶粉频频涨价的背后,品牌“不涨价就掉价”的营销策略是主因。
洋奶粉再刮"涨价风" 美赞臣雀巢提价幅度超10%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日,洋奶粉再次刮起“涨价风”。据了解,从本月开始,美赞臣、雀巢两大品牌奶粉将会提价,这两个品牌的奶粉会分别涨价13%和10%。从去年年底以来,包括雅培和惠氏都已经先后换包装,或者直接提价,涨幅也在10%左右。
美赞臣刚涨完雀巢也涨了!
成本持续增加 国产奶粉品牌完达山预计提价10%
追问:一斤奶缘何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第一追问]:一斤奶为何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虽然获得巨大发展,但是一方面农村、农业和农民还处于"破碎化"状态,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大多由数量较少的企业所把持,这就造成了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力量不均衡,特别是一些易腐烂、笨重的农产品,农民更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要让分布较散的农民和这些享有垄断权力的企业进行谈判,以求得合理的价格来收购农产品是不可能的。
奶不如水贵“砍牛”让人心寒
1斤奶卖不过1瓶矿泉水,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产奶的收益不如卖牛肉赚钱甚至自己吃肉,奶户们做出“砍牛”的举动不奇怪。“砍牛”的现象,也曾发生在别的国家。据相关报道,秘鲁奶农协会曾宰杀了80多头奶牛,以抗议本国的牛奶收购价格过低。一名奶农说,宰杀这些仍有产奶能力的奶牛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目前销售新鲜牛奶所获的收益还不够饲养这些奶牛。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应该吗?
奶农的无奈一举让我们再一次聚焦我国乳业的发展,正所谓,本固才能枝荣。原奶的生产的本要稳固了,乳业的发展才会枝繁叶茂。乳品公司跟奶农的关系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而出现现在这种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导致某一地区奶农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应对,不得不说是杀鸡取卵的恶性循环。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谁之过
一边是乳企的低价收购,闷声发财,一边是奶农们的入不敷出,卖牛断乳,双方之间的冲突着实让人悲叹,既悲叹乳企的涸泽而渔,又悲叹奶农们的决然对立。殊不知,如果没有了乳企的存在,奶农们的生活会更加无以为继;如果没有了奶农们的辛勤付出,企业的春天也只能昙花一现。
解决之道:引入竞争打破垄断 扶持、引导奶农转型升级
乳品产业需转型升级 打破奶源垄断
部分基层业内人士认为,双鸭山地区出现的“砍牛”现象折射出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我国乳业急需转型升级,并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
引入竞争,打破一家大企业垄断一个地区奶源的局面。记者采访发现,近年随着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的乳品厂被停产关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辖区内乳品加工厂的税收,乳品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加工厂的奶源供应,往往会联合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一地奶户只卖给一家乳品企业,使一地的奶源被一家乳品企业垄断,奶户完全丧失与乳品企业的议价能力,要么被动接受垄断乳品企业的一切要求,要么只能坐视辛苦生产的生鲜乳无人收购而变质、倾倒。
奶农“砍牛”避险拷问政府责任心
奶农为何选择“砍牛”的方式避险?表面上看,是因为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导致奶农的投入与产出失衡,在看不到利润甚至亏本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如此无奈的选择。但实质上,迫使奶农“砍牛”避险的责任应是当地政府来负,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责任心,才使得当地奶牛养殖产业出现今日的困局。
黑龙江省调高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保护奶农利益
走基层 听民声:一位奶农的“忧”与“盼”
网友:政府部门不能作为旁观者必须积极干预
月舞飞扬:由于养牛辛苦,还很担风险,也没有什么大利润可图,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牛业,同时那些多年养殖奶牛的人员身体长年累月的劳累,很多人到了老年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不得不放弃养牛这个产业,奶牛养殖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如果价格还不能上涨的话,乡下的奶牛养殖业将陷入困境,得不到发展。既然现在各大乳品企业集体涨价,他们是不是会将更多的利润转移给奶农呢?支持提高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呢?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把奶农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没有将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涨价思想就是,让自己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正如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配方升级、换包装等往往只是涨价的借口,厂家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借此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怎么会将普通百姓的利益放首位呢!乳品涨价了, “每天一杯奶,健康一个民族”的口号也只能成为永久广告词成为空谈了,乳品提价让我们广大群众再也伤不起了,“喝不起就不喝了”也许从今天开始就会成为我们广大群众最流行的热词了。乳品涨价了,企业的腰包鼓动了,广大群众苦了,养牛农户更苦了。
网友:物以稀为贵,奶比水贱,奶农“砍牛”,终于必然导致国内奶资源稀缺,国产成品奶以及乳制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要为此埋单。而洋奶必然会趁机占领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国产奶企的生存空间,赚取更大的利润。奶比水贱,政府部门不能作为旁观者,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干预,一方面要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和引导奶农转型升级,向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发展。奶比水贱,伤的不止是奶农,是整个消费者,是整个行业,是整个社会,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经济评论:加强监管,对生鲜乳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并严格执行,以保证奶农利益。
网友:垄断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养牛不养了,奶源就没了,乳企你还靠什么发展。奶农苦啊!
网友:无论什么行业,在产业链最底层的农民都挣最少的钱,并且承担最大的风险,奶农如此,菜农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