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无疑是2008年最让人挂心的民生问题。这一年里,震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家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食品生产加工业施以“重拳”.可以想见,经过持续有效的整治,食品业一定会迎来风雨后的那道彩虹,乱相后的那片清明。
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王宗林是上海市某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前一段时间他把MSN的个人签名改为“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他说,今年牛奶真是太让人揪心了。
王宗林有一个正在喝奶粉的女儿,不到2岁。“上半年,先是进口奶粉涨价,引发一波抢购潮,一开始觉得这些人买那么多奶粉真是不可思议,没想到,很快超市里女儿喝的那种奶粉就缺货了。”9月,三鹿奶粉中含三聚氰胺事件曝出,举国震动,那时王宗林还在庆幸女儿喝的是“洋奶粉”.但最近又传出美赞臣、雀巢和雅培奶粉被检出微量三聚氰胺,这让他立刻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面对女儿清澈的眼神,我真不知道给她吃什么是放心的。”
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万多人。
三聚氰胺成为2008年飘荡在中国人心头的“幽灵”,它不但出现在牛奶中,还现身于鸡蛋、奶糖、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让人一时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以法律扞卫群众生命健康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作了八个方面有针对性的修改:突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强调地方政府、部门的职责及沟通配合;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修订和使用监管;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废除免检制度;食品安全应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标准;强化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等等,目的是要“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事实上,这部关系到百姓“天大的事”的法律,已是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审议。今年4月,食品安全法草案首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引发百姓热议,一个月时间征集到意见和建议1万多件。8月,根据社会各界所提意见进行修改的二审稿,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隔两个月,这部法律草案又经第三次审议,充分证明了国家对这部“民生大法”的重视。
不仅如此,10月,国务院发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对乳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三部委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对乳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整改。“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近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密度大,力度大,表明了政府整顿食品行业的决心,也必将为重塑消费信心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山东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杜慧真说。
食品添加剂面临“洗牌”
过氧化苯甲酰,又一种拗口的化学物质,在2008年年末飞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一种面粉处理剂,因为具有改善面粉色泽的作用,也被称为“面粉增白剂”.在我国已经使用了20多年,然而今天备受质疑,并引起争论。要求禁用一方,认为它对人体有害,并举例说欧盟早已禁用。“无害论”持有者则认为该添加剂已被国际组织认可,并举例说美国不限制使用。
最近,卫生部将就国家粮食局的停用申请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进行讨论,决定是否在面粉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这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如今已经被广泛用于食品制作,一根火腿肠中所含添加剂有水分保持剂、谷氨酸钠、卡拉胶、亚硝酸钠、山梨酸钾、增稠剂等11种之多,方便面的添加剂也有增味剂、酸度调节剂等9种。“民以添为食”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写照。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近2000种,分23个类别。
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从12月10日开始,一场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随后,首批非食用物质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被公布,这其中有“恶行累累”的吊白块、苏丹红、蛋白精(三聚氰胺),涉及到易滥用添加剂的泡菜、果冻、月饼等食品。“没有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不能把食品添加剂看成是洪水猛兽,前提是在标准内使用,对人体要无毒无害。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事故,都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国家整治的重点正在这里。”杜慧真说。
科学消费观亟待建立
三鹿奶粉事件后,“牛奶是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的说法又有了一定的市场,对乳品市场的提振产生了某些消极作用。对此,营养学家提出,从世界范围讲,牛奶是公认的营养全面、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中国人对牛奶的摄取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西方国家每人每天奶的摄取量为700毫升至1000毫升,而中国人均摄取牛奶仅22毫升。牛奶摄取量的不足,导致中国人普遍缺钙,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每天钙的摄取量仅389毫克,还不到需要量的一半。
10月,受四川广元旺苍县的柑橘大实蝇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谈橘色变”,大量无辜柑橘受到拖累,各地柑橘严重积压,给橘农和经销商造成巨大损失。“老百姓对食品安全事件太敏感了,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大实蝇柑橘和去年的‘癌症香蕉’如出一辙,都是由于消费者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以讹传讹引起的。”杜慧真说。
专家提出,一个健康的食品消费市场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努力打造:国家需要加强立法,相关部门需要强化监管,提高对食品加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无良商人的违法成本;而对消费者而言,则需要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增加相关消费知识,不盲目跟风,不听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