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大旱推高粮食市场价格 预计收购价将上涨10%

   日期:2009-02-1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95    

    每经记者 周晓芳 江旋 刘建辉 朱小雯 发自北京

    受大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一分析师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将会提高粮食收购价,粮食市场价格也将上扬。预计收购价将上涨10%左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河南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昨天通报,截至2月9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76亿亩,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其中重旱3981万亩,干枯394万亩,346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受大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水价上涨开始提速。

    大旱·部委行动

    紧急拨付900多亿抗旱

    截至目前,国家财政已于1月23日和2月5日分别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亿元和3亿元,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等15个省(市)抗旱工作;2月6日财政部提前拨付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6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财政部改变往年按季均衡拨付的办法,将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一次性全部提前拨付到省。

    此外,农业部、财政部此前联合印发 《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下达了10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各地配合调整,在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增加抗旱保苗机械、机电井设备等。

    中央财政经费方面,安徽省已于2月3日和5日分别下拨中央财政支持的特大抗旱补助资金1700万元和3000万元。

    大旱·粮价影响

    若粮价不变 农民将少收154亿

    受大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8日,山东淄博、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甘肃兰州和吉林长春的粳米,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河南平顶山和广东汕头的富强粉,江苏连云港、吉林长春和山西临汾标准粉价格均上涨,涨幅在3.0%~21.0%之间。

    受减产预期的影响,来自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的信息也显示,面粉行情在节后的涨幅为1~2块钱。相关负责人分析,后市面粉预期还有小幅上涨。

    昨天,农业咨询机构东方艾格发布报告,历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在3.1~3.3亿亩之间,此次受灾面积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大致为42%,严重受灾面积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大致为18%.小麦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约占20%,而冬小麦在小麦总产量中的占比约为85%~90%.东方艾格预计,旱情将令冬小麦减产5.4%左右,减产560万吨左右。若现有价格不变,农民将会少收入154亿元左右。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将会提高粮食收购价,粮食市场价格也将上扬。”东方艾格粮食行业分析师马文锋表示。

    “预计各地收购价格将会上涨10%左右,相应地,国家收购价格也会提高10%左右,依此计算,农民将会减少收入约54亿元左右。”

    一位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正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政府推高农产品价格的预期也更加明显。”

    大旱·水价影响

    工业用水承压

    北方地区持续干旱,给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特别是工业用水造成一定的压力,随着水资源的短缺,水价调整必将提上议事日程。

    据媒体报道,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如果旱情进一步加剧,必要时可临时提高水价,对高耗水企业实行定时限量供水。

    在北京,目前的居民用水价格为每吨3.7元/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2005年北京市的水价就应该达到6元/吨,2008年达到8元/吨。

    水价上调一向很敏感,2004年6月份上调居民用水价格之后,北京市在近五年之内一直未调整水价。“目前的干旱和缺水给了相关部门一个很好的提高水价的理由。”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安逢龙表示,北京市有可能在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将综合水价从目前的5元/吨,提高到6元/吨。

    世界银行前不久发布了一份《解决中国水稀缺:关于水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研究报告,建议采取适当步骤推行水交易,提高水价,使之

    完全反映水的稀缺价值。

    大旱·反思

    地下水枯竭加重旱情

    我国北方历年晚秋至早春季节降水偏少,出现旱情并不奇怪。但今年,某些地区此次遭受的旱灾是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专家认为,此次旱情的严重性应引起我们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使用模式的反思,而未来我国北部地区的历年干旱趋势恐将延续较长时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灾害专家、教授刘树坤认为,此次旱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趋势,也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水循环的破环。

    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安逢龙认为,我国北方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直接导致了此次旱情更加严重,“地下水位下跌,而地表水抗旱能力差,当降水偏少,地表水一缺就立即表现出来了,干旱不可避免。”

    而且,地下水资源的枯竭,直接大大增加了抗旱难度和提高了抗旱成本。“但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很多地方要打井至27、28米才有地下水,有些地方甚至要七八十米,甚至上百米才能采到水。”安逢龙说。

    大旱·解决之道

    提高雨水利用率 解决硬缺口

    安逢龙表示,华北地区出现严重旱情的根本原因是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雨水利用率太低。华北有些地区雨季的降水如果能够储存下来的话,那么就可以解决旱季的用水问题。

    根据水利部的相关数据,华北地区的雨水利用率不到15%,85%的雨水都随着河流流失了。在整个华北地区,只有北京市的雨水收集与储存工作做得稍好。这就造成了雨季的时候地下水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使地下水位下降很快。

    安逢龙认为,解决华北地区旱情燃眉之急的应急办法,一是通过人工降雨;二是通过增加钻井取水力度,然后在雨季时积极回补地下水。但华北地区缺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的方式。

    据安逢龙介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讲,利用雨水来解决缺水问题都是可行的。技术原理是在雨季收集雨水回补地下水,然后在旱季抽取使用。

    现场报道

    大旱的河南粮仓富足 粮价平稳

    每经记者 殷玉生 发自河南洛阳 郑州

    河南省2009年的春旱已达50年一遇,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在这样的特大旱情中,农民是怎么想的?粮食价格是否有波动?《每日经济新闻》奔走河南各地,发现当地粮价平稳,没有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面粉经销商:价格太平稳了

    洛阳市东郊的中原粮油贸易市场是豫西较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昨天从凌晨开始,中原粮油贸易市场的蔬菜水果区就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然而,后面的粮油区却冷冷清清,很多商户甚至没有开门。

    直到近10点,主营面粉的商户张娟才卖出了一袋面。她说,春节过后属于粮食经营的传统淡季,目前情况属于正常。

    “价格是否平稳?”记者问。张娟说:“平稳,太平稳了!”她指着店内几种袋装面粉说,这些普通面粉约1.1元一斤,与春节前没有一点差别。

    她的话得到其他面粉经营户的认同。而且,根据记者从嵩县零三三四河南省粮食储备库面粉厂、孟津平乐面粉厂等周边粮食加工企业了解到的信息,面粉出厂价确实没有变动。

    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现压力

    洛粉公司是豫西一家大型面粉企业。昨日,记者漫步洛粉公司厂区,巨大的粮库高耸,宽敞的车间空空荡荡,几名搬运工人悠闲地坐在楼前晒太阳。

    该公司党总支书记袁世良介绍,虽然面粉出厂价尚未调整,但根据这两天他从粮食收购网点了解到的信息,小麦收购已经出现了压力。

    袁世良说:“应该是严重干旱使大家产生了价格上涨的预期”.不过他认为,昨日洛阳市的降雨达到了14毫米,对旱情有不小的缓解,如果全省“从此风调雨顺”,“价格是可以稳定的”.

    粮食储备库:粮仓都是满的

    与袁世良看法不同的是,濮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薛占杰认为,目前小麦价格出现略微上涨,主要原因除了干旱,还因为老百姓手中粮食不多。

    薛占杰介绍,由于河南省连续五年都是粮食大丰收,国家粮食储备库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各个粮仓都是满满的。《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资料显示,河南省粮食局局长曹濮生在2008年度总结时透露,当年河南省按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小麦495.2亿斤,比前年增加237亿斤,占全国收购总量的59%,收购量创历年最高水平。

    农民:抗旱难免赔钱

    处于第一线的农民又如何看待目前的抗旱保苗行动呢?

    记者在河南省汝阳县内埠村采访时,正在抽水浇地的左会团大姐说,如果不是先期已经投入了3000多元,她家6亩多地的麦苗即使全旱死她也不会浇的,因为即便丰收也“肯定赔钱”.

    舞阳县属于河南省的丰产地,即使天旱,预计小麦亩产也能达到800斤。舞阳县七里沟村农民周延民家分得1.2亩耕地,他细算每亩地的投入:种子21斤35元,春耕犁地费用50元,化肥190元,秋收费用35元,再加上其他杂费,不包括人工投入,合计约350元,“正常年份种地还是有利的”.

    但罕见的干旱使这笔账不再平衡。农民需要自己购买设备抽水灌溉,“水泵500元左右,电线1000元,水管400元。此外还需要新购400元的电线和200元的水管。”这些费用已经使他没有动力去追寻可能的960斤/亩秋收的小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