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与一些添加剂有关,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等,有许多更为称为“行业潜规则”,似乎在生产过程中违法违规添加添加剂和抗生素已成为食品生产的常态。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认为,究其根本是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造成的。
刘永好说:食品生产行业的规律是,越是规模小、无证无照、管理差的“作坊式”小企业越是容易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也难以追溯,难以索赔。现阶段落后的农业生产分散经营方式,不能有效地形成完整可追溯的农业产业链条,在利益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和农户不注重生产安全,质量自然无从保证;另外,安全监管存在着制度缺陷、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性等因素也使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因此,刘永好在提案中指出:要提高食品产业链中关键环节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大对行业格局的整治和管理,净化市场;杜绝区域性保护行为;制定规范、有序、严格的监控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农户应更有责任心,确保食品生产各环节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严禁擅自添加规定以外的食品添加剂,即使无害也不可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特仑苏OMP事件,哪怕这一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只要在目录之外,也是违法行为”。
此外,我国应整合现有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资源,尽快建立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确保食品安全评估检测机构的权威性,制定相关规程和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