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广西乳企皇氏甲天下上市 或掀区域乳企上市潮

   日期:2009-12-2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65    

 
漫画:张建辉

    南方都市报12月29日讯 2009年12月,偏居南部的广西乳企---皇氏甲天下走马上市之时,再度引发人们对乳业变局的关注。这家主要经营水牛奶的企业,似乎对伊利、蒙牛这样的乳业大块头造不成什么威胁,但是它的上市似乎在传达这样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区域乳业公司开始对资本市场跃跃欲试,曾经凭借常温奶纵横南北市场的三大乳业巨头独霸市场的市场格局已开始呈现更多变数。

    而毗邻广西的广东市场,乃乳业兵家必争之地。记者在采访广东部分乳企时得到反馈,有部分人士表示担忧,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意外得到发展机遇的本土乳企,如果不抓紧时间做大做强,或许将重演被伊利、蒙牛、光明全国巨头洗牌的一幕。

    水牛奶产业滞后皇氏借机崛起

    这家广西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牛奶企业。公司巴氏奶产品依托强大的销售渠道向全省覆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避开与竞争对手在商超等传统营销渠道的正面竞争。业内专家分析,他们的市场图谋远远超越了只占据柳州、桂林、南宁等广西主要城市的目标(事实上只要占领这些市场就可以令其销售规模翻番)。使水牛奶产品走出广西、攻进广东甚至全国,成为其上市后的主攻方向。

    水牛奶消费在南中国历史悠久,广东、广西民间利用水牛奶制成别有风味的双皮奶、姜汁奶、木瓜汁奶、菠萝汁奶等产品,是当地百姓喜好的甜品。

    在广西市场,差异化经营让皇氏乳业实现了区域垄断:在广西当地,皇氏现有104家专卖店,57个奶瓶投递站。截至2009年6月底送奶到户客户已达到41.26万户/日。财务数据显示,2007年皇氏乳业水牛奶产量8498吨,占广西水牛奶产量的43.53%,占全国水牛奶产量的38.50%.

    近年来,公司水牛奶的毛利率近50%,2009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高达42.41%,远高于同行业的 伊利股份(行情 股吧)的35.44%、 光明乳业(行情 股吧)的37 .81%和蒙牛乳业的26.72%,以及同样是以巴氏奶、酸牛奶为主的光明乳业37.81%.

    按《全国奶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2010年全国牛奶、水牛奶的产量分别为3000万吨和10万吨;2020年牛奶、水牛奶产量为5130万吨和30万吨。水牛奶产量缺口大。相对于荷斯坦奶牛养殖,我国水牛奶业相对滞后,开发水牛奶产业机遇大。

    外来强敌,广东乳企如何应对

    两广地区向来以水牛拥有量占全国绝对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广西水牛2007年末存栏数达到217.40万头。面对皇氏乳业如此强势的打到家门口的做法,广东本土乳业人士认为,燕塘牛奶和风行牛奶公司即将迎来强劲的对手。

    燕塘和风行等本地乳业均拥有自有、合资的牧场,或者拥有固定的合作多年的牧场,本地奶也就成为不少消费者口中的“放心奶”.

    不争的数据是,广东乳业在全国行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是显现的。以广东为例,牛奶产量不到全国总量的1%,但牛奶消费却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数据表明,广东的牛奶自给率只占市场总量的1/3.而且广州也是全世界四个牛奶价格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品牌已达百多个。

    广东依然拥有资源优势,广东水牛奶源占了全国的60%.但业内人士分析,生产水牛奶成本高、产量低是造成珠三角地区水牛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份数据说,全球范围内牛奶、水牛奶和其他奶类的比例约为28:4:1.水牛奶因蛋白质含量高,容易发生变质,因此对公司的研发能力要求较高。本地奶供不应求的现象严重。

    据介绍,水牛奶干物质含量高达18.4%,比黑白花牛(荷斯坦牛)奶的含量高出1/3多,其中乳脂率含量为7 .9%,普通牛奶一般是3%-3.5%.

    国内着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消费者不知水牛奶为何物,对其营养价值更是无从得知。

    据悉,皇氏乳业上市募集资金,拟投向液态奶深加工4.5万吨产能扩大、来宾年产2万吨液态奶加工、奶牛养殖、营销网络、研发中心五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5亿元。

    链接

    乳业重组风起云涌,3个月一起并购

    截至目前,乳业上市公司已超过10家,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 ST三元 (行情 股吧);还有在境外上市的圣元、新希望、 维维股份(行情 股吧)、 华资实业(行情 股吧)、澳优等。据统计,今年6月到9月,三个月来更是每月都有一起并购案发生。

    专家预测,在未来2-3年里,奶粉行业的产业整合将掀起新一轮风暴。悲剧后重生,为中国乳业理性发展提供了契机,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内需”的强大力量。麦肯锡公司曾预测,中国25个大城市消费者未来五年购买力或将翻番,中国到2025年有望推动全球消费增长逾15万亿元,未来谁能正确把握这一消费脉动,谁就将是赢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