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洋品牌奶粉一桶售价398元,宝宝一个月要吃掉5桶,每个月的奶粉钱是1990元,如果吃一年,家长就要花23880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种价位的洋奶粉还不是最贵的。不过,最近洋奶粉轮番涨价的消息再次传来。国际原料奶价格下跌,洋奶粉价格为何不降反涨,究竟是谁给了它们涨价的底气?
洋奶粉均价步入300元时代
“洋奶粉又涨价了,真快吃不起了。本想着这个牌子涨价了,就给宝宝换另一个牌子,没想到都涨价了。”提起近期洋奶粉轮番涨价,郑州市民刘女士很无奈。
的确,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洋奶粉涨价的消息铺天盖地。今年3月份,先是美赞臣奶粉宣布涨价,随后雀巢也表示提价,产品平均涨幅为5%。最近,日本明治奶粉也被爆出调高配方奶粉终端售价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明治奶粉的指导价就提高了,明治珍爱儿1段900克装婴儿配方奶粉从209元涨到239元,涨幅约15%;明治珍爱儿2段900克装奶粉从189元涨至229元,涨幅达21%。
“春节过后各个洋品牌确实都涨价了,但幅度都不大,只有美赞臣一桶上涨了四五十元,幅度稍大一些。”郑州市文化宫路上一家婴幼儿用品店的老板王玲玉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短短几年时间,洋奶粉均价已从200元迈进300元大关。部分洋奶粉的价格甚至突破400元的门槛。
国内外差价惊人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原料奶普遍增产及国际需求下滑的双重作用下,国际牛奶价格就开始下滑。
欧洲乳品局在最新的报告中称,意大利原奶收购价已同比下降15%,而荷兰原奶价格则进一步跌至21欧分~24欧分/升,换算成人民币不过为1.8元/公斤左右。国际牧场联盟IFCN公布的数据,上月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至29欧分,比3月的30.4欧分环比下跌4.6%。
而今年以来,外资乳品企业仍以“成本上升”和“配方升级”等为由提价。
就在洋奶粉喊着涨价时,《南方日报》报道称,以德国知名的有机奶粉品牌特福芬为例,其原装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600克在中国内地的售价为318元。而在其德国官网,这一产品的价格仅为9.95欧元,折合人民币为80.6元,仅为中国内地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
而记者登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超市官方购物网站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奶粉均价都比在国内的售价低很多。惠氏在英国销售的品牌Sma1阶段900克奶粉价格仅为9.97英镑,约合人民币101元,而这款产品在中国的售价则为248元。
一位洋奶粉行业资深人士证实,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确实是全球最高的。甚至在东南亚等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也仅为中国内地市场价格的一半。
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直言,洋奶粉价格一直就没跌过,进口奶粉在中国内地销售,虽然要考虑关税、物流等成本,但其利润依旧可以高达40%甚至更多。
消费者陷入“周瑜打黄盖”的怪圈
为何洋奶粉们涨价底气十足,它们难道不怕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怪现象,越贵的洋奶粉,忠实粉丝越多,谁家的奶粉便宜,反而不受待见。
“来我这儿买奶粉的,几乎都拣贵的买,国产奶粉价格确实便宜,但是销量不好,所以我干脆就不卖国产奶粉了。”王玲玉说,以前进过几款国产奶粉,但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买国产奶粉,她索性就不进货了。
郑州市民张女士的宝宝16个月了,从宝宝出生起,她就选择了进口奶粉,她的理由是,给孩子吃的东西不能马虎。同样,她的邻居李女士也同样给宝宝选择了洋奶粉,而且还是470元的洋奶粉,一个月吃5桶,算起来一年买奶粉就要花两万多元。
王玲玉还表示,即使这几年洋奶粉轮番涨价,她店里洋奶粉的销售额却并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成比例上升。好多消费者都是抱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想法,情愿自己省一点,也要给孩子买进口奶粉吃。
对于消费者来说,洋奶粉涨价也要买,那就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洋奶粉定价权为何越来越强
洋奶粉集体涨价背后,实际上显示了洋奶粉在奶粉市场越来越强的定价权。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曾公开表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而现在,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
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龙头位置全被洋品牌揽去,高端奶粉市场几乎九成被外资占据。
有专家分析,从表面上看,是中国奶业屡出问题给了洋奶粉机会,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缺乏信任造成洋奶粉再怎么涨价也不愁销量。而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奶粉产业在管理上出了问题。
同时,国内相关部门对国产奶粉的监管不到位以及行业标准低也是洋奶粉涨价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