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调整成大势所趋
目前,上海的水价上调已经进入了听证会阶段。在4月27日由上海市发改委召开的听证会上,有两种水价调整方案被提交。同时,北京的水价上调呼之欲出,此外包括沈阳在内的多个城市也在酝酿提高水价。
自2001年以来,北京的水费曾连续四次调整,综合水价从每吨3.01元提高到目前的5.04元。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水价与油价不同,并不实行全国统一价,而是根据不同城市通过听证自主确定。而各个地区的水质差异也导致水价无法统一。
据了解,水价主要包括原水费、自来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对于北京等水资源不充沛、水质比较差的城市来说,调高原水费难以避免;同时,居民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也将导致自来水处理费上调,从环保角度和最大化利用水资源角度考虑,污水处理费未来也存在调高的趋势。
对于酝酿水价调整的城市来说,促进用水节约、提高供水质量,甚至是改变水务企业的普遍亏损状况都被认为是价格调整的重要立意所在。
调价不意味水务市场化
在上海的水价听证会上,通过提高自来水水价来帮助水务企业保障供应成了上调水价的主要目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来水企业的普遍亏损似乎已得到了业界的认同。1998年,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确定了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加上8%-10%利润的构成原则。1998年以来,自来水价的平均增幅接近7%(包含了水资源费的增加),但是几乎没有多少城市的供水公司实现了8%-10%的利润。以上海为例,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成本监审确认,2008年度上海自来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4.18亿元,净利润为-2.65亿元。排水企业主营业务利润-1.95亿元,净利润-1.95亿元,供排水企业合计亏损4.6亿元。
李慧中表示,水费提价的利益并不应该由自来水供水企业获得。因为自来水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供水业务是否存在亏损,或亏损的原因是否因为水价过低导致,相关的信息并不透明。企业自身问题还需要企业自身改革和政府加强监管来解决。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钟丽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各地酝酿的水价调整,依然遵循着以成本定价的供水定价体系,并不会改变水务的公共品属性。自来水调价的目的是利用价格工具实现资源节约利用。水价改革并不意味着把水务推向市场,但会影响未来水务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水务市场化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完善的水业定价制度,即便企业希望参与其中,首先也要看水务市场价格制度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