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企业家专家会诊肉价波动:大跌因存栏量多了8千万

   日期:2009-05-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72    

  企业家刘永好、专家荆继忠、养猪户秦英林会诊肉价波动,呼吁建立正常市场秩序

  刘永好: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国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

  荆继忠:原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现任猪e网主编

  秦英林:从22头猪起步,经过17年发展和标准化养殖,现已拥有5个饲料厂、20个养猪场的专业公司,年出栏生猪50万头。

  2月12日上午,秦英林作为基层农民代表,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发表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1流感影响 疫情影响只是心理层面

  新京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我国的猪肉产业影响到什么程度?目前企业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荆继忠:疫情对猪产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现在就特别担心变异了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染到猪场,从而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社会安定。

  但目前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且只会影响到初级阶段。现在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但心理上的影响没有实体影响也不会持续很久。

  现在养猪企业要做的,就是加强饲养管理,来增加一些免疫力。此外,猪舍里要进行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在流通渠道减少人员往来、减少传染机会。

  刘永好:真的是雪上加霜、很严重。现在养猪可以说是严重低于成本,是全行业亏损了。

  新希望集团在听说有流感疫情的时候就紧急召开会议,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猪场周边全部消毒,加大了检测力度。

  秦英林:4月26日到5月1日期间影响挺严重,那时价格再低也没人来拉猪,名称改了后就好多了,现在慢慢恢复了。

  政府一直公布这些事情,目前来说影响到的就是几天时间。

  我们还是照常养猪、喂猪,只是控制场内职工的进出,没有特别的举措。

  “(流感)名称改了后就好多了,现在慢慢恢复了。”

  2 跌价原因 存栏量远超调控目标

  新京报:市场上猪肉价格下跌这么多的原因是仅仅因为流感吗?

  荆继忠:最根本的就是猪多了。发改委发布的3月份生猪存栏量和母猪存栏量都比原来调控目标多了很多。调控目标当时要求猪的存栏量是4.1亿头,母猪是4100万头,实际到3月底的时候母猪是4800万头,存栏猪是4.9亿头,供给增多,需求没有明显的增长,这就带来了猪肉价格的回落。

  养猪赔钱是从3月下旬开始的,从那时起猪肉价格每一天都在回落。

  流感使原本下跌的猪肉价格更加雪上加霜,后来国家把疫病名称改为甲型H1N1流感、给猪平反后,现在猪肉价格有所回升。

  秦英林:就是猪的供应量多了,看到猪肉价格高、国家又给补贴,好多人都来养猪,猪太多了,需求没有那么大,价格自然就得掉下来。猪肉价格下跌是正常的规律,不应该用暴跌来形容。原来也是预计五一后(一公斤生猪)会跌到10块以下,只是流感加剧了猪肉价格的下跌。

  刘永好:这是猪肉产业的周期性波动,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高涨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房地产、投资银行等等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投入到养猪业,使得猪肉供大于求。

  其次,金融风暴使得需求弱化,人们减少了猪肉消费。

  而最根本的,还是市场上猪肉供求失衡。

  新京报:预计猪肉价格何时能止跌回升?

  秦英林:9月、10月天气凉了消费量会大一点,但那时还要考虑生猪的出栏量,出栏量要是还很大,那价格还是上不去。反正是5月到8月这几个月天热,根据人们的习惯,猪肉价格很难反弹。

  刘永好: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跌到这个份儿上了,再跌的空间很小了。逐步有一点回升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回升到多少还很难说。

  真正的市场恢复,根据周期性的市场波动,一个周期一两年时间,等到猪肉的供求相对平衡了才可以。

  荆继忠:按照发改委对我国生猪存栏量的统计,应该在10月份之后或者更远的时间猪肉价格开始回升,之后就会持续上涨,直至回到原来的平衡点上去。

  养猪赔钱是从3月下旬开始的,从那时起猪肉价格每一天都在回落。

  房地产、投资银行等等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投入到养猪业,使得猪肉供大于求。

  “3 政府作用 扶持目的不是多养猪”

  新京报:政府曾在前年、去年出台母猪补贴之类的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你认为要保障猪农和消费者双方利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荆继忠:政府补贴很见效,但也有人觉得,养猪业好像国家全部托管了似的。

  我觉得政府对养猪这个全行业来支持可以,但不用来对个别的养猪户进行特别细致的补贴了。

  企业是逐利的,猪肉价格高的时候,即便政府不补贴,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养猪。有些养猪的人为了政府补贴蜂拥而上,从而供求失衡导致猪肉价格下跌很厉害。

  另外,猪肉少了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到大局,肉类的重要性远不如粮食。而且生猪价格波动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力。

  秦英林:国家不应该补这么多,应该更多靠市场规律,干预后供应太多也不好。

  刘永好:因为政府的补贴导致了养猪过多,这种说法不成立。第一,政府补贴主要是补贴在产业链上;第二,政府主要是支持规模的、现代的畜牧产业的发展,我觉得这种支持是对的。目前全球的政府对畜牧产业都有支持,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欧盟,在产业链上都有支持,而且支持力度还很大,这是国际上的惯例。政府帮助支持农业没有错,不能说是猪肉价格低了就怪政府的帮助。

  但是猪肉的价格更多的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

  希望政府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农牧业,比方说扶持农业产业的转型、扶持产业链、扶植种源,而不是说简单地帮助农民多养猪。

  有些养猪的人为了政府补贴蜂拥而上,从而供求失衡导致猪肉价格下跌很厉害。

  政府帮助支持农业没有错,不能说是猪肉价格低了就怪政府的帮助。

  4“产业前景 合理价格是八、九元/斤”

  新京报:你觉得我国猪肉产业链现在存在什么问题?

  荆继忠:我觉得没有问题,政府很支持,疫病风险也在减弱,现在所涉及的就是市场风险问题了,这部分就只有让市场正常地去波动了。过一段时间还会回弹的。

  现在所抓的就应该是食品安全问题,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瘦肉精,这部分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

  刘永好:第一,规模还相对较小。第二,产业可追踪的还不多,大部分都是分散养殖。分散屠宰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一旦出现污染问题很难控制。总之要适当提高养猪门槛和管理体系,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京报:你认为今后我国猪肉市场会向哪方面发展?

  荆继忠: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猪的价格永远不会出现2007、2008年时的高价了,合理的价格应该维持在生猪价格12元/公斤左右,猪肉八九元/斤。

  今后一定是规模养殖和散户饲养并存,如果大面积发展规模养殖,那么就会全部用粮食作为饲料,而我国人口多,不足以拿出那么多的饲料去喂猪;相比之下,散户养殖还可以利用剩下来的农副产品去喂猪。

  刘永好:我国的猪肉产业一定是向着规模化、产业链化、可追踪及良种化发展。以后的养猪品种会越来越好,粮食消费越来越少。第二,环境保护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肉食品加工的企业将趋向于集中,不像现在有些地方的少而乱,食品的安全就不能得到保证。另外,每一个环节可追踪,种源、饲料、农民的养殖,到屠宰加工和餐品的供应,这一系列环节的可追溯,是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其实规模养殖依靠科学喂养,饲料加了很多黄豆粕、麸皮或者根据猪的需求加入科学的配方,这样粮食就能够少浪费。而农民养猪直接用原粮,结果往往是蛋白不够、氨基酸不够,但能量过剩。

  现在所抓的就应该是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

  分散屠宰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污染问题很难控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