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食品安全不能光靠“深喉”

   日期:2005-06-2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29    



“哈根达斯”“维他奶”事件凸显标准缺失、过程监管乏力——食品安全不能光靠“深喉”

  食品安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维他奶刚因使用过期椰浆被罚没61.2万余元,接着又被曝光使用了水分超标大豆和霉变豆粉;而著名的哈根达斯,则被揭出在无证场所生产“顶级”冰淇淋蛋糕。这些“名牌”要不是一次次被人举报并在媒体的穷追不舍之下不得不承认错误,可能这么多恶心事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食品安全只靠“深喉”举报靠得住吗?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哪些缺失?

  “深喉”现身惊曝内幕

  6月6日,曾任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品控部经理的单志东再次到松江区质量技监局举报称,维他奶集团购买水分超标的不合格大豆,而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使用了霉变豆粉。哈根达斯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场所生产冰淇淋蛋糕,也是因为上周四有群众向深圳罗湖质监分局举报而查出的,哈根达斯的有关负责人不得不承认错误,并向消费者致歉。

  我们要问,如果没有知情者的举报,这些严重问题是否有可能一直隐藏下去呢?

  答案是:极有可能。

  “霉变豆粉”曾被调查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于维他奶(上海)有限公司使用霉变豆粉的问题,单志东曾于2004年8月17日以同样证据向松江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举报。松江区卫生部门于9月30日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根据当时的调查结果,维他奶公司在2004年5月曾使用3批自检霉菌“超标”的豆粉生产维他豆奶饮料(豆粉产品的霉菌标准为300cfu/g,实际最高达11600cfu/g)。当然,其依据的豆粉产品的霉菌标准(300cfu/g)不是国家标准,而是该公司自行制订的黄豆及豆粉规格要求——豆粉产品目前尚无相应强制性标准。对于上述3批自查超“质量内控标准”的豆粉,维他奶公司在进行“评估”之后分批使用,生产产品均按企业标准检验“合格”出厂,其中一个批次的产品经上海市乳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抽检,检验结果也为“合格”。另据悉,卫生部门当时还对库存的使用以上3批豆粉原料生产的4批维他豆奶饮料现场抽检,作了霉菌和黄曲霉素B1两个项目的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标准缺失难以查处

  对于大豆水分超标问题,质量技监部门调查后发现,单志东反映的2003年1月17日至2004年3月16日使用的水分超标的大豆经加工后已经成为最终产品,该批大豆对制成的豆奶产品质量有无实质性影响,现已无法查证。同样棘手的问题是,目前国家对于豆奶加工的原材料中的水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

  有关人士表示,尽管国家对此类原料没有强制性标准致使相关部门无法进行判断或处罚,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并严格遵守,绝不能降低标准。

  过程监管也不可缺

  哈根达斯冰淇淋据说都是进口时“检测合格”的,但有谁敢吃在无证场所生产的冰淇淋蛋糕呢?盘点近期的“维他奶”事件,公司高层为何敢于将过期的椰浆、霉菌超标(企业标准)的豆粉用于生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事人认为只要最终产品检测合格就可万事大吉。

  今年5月31日,松江区质量技监局在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最终对“产品合格但违法使用过期椰浆原料”的维他奶公司开出了巨额罚单,这说明不管结果如何,过程违法也不能逍遥法外!

  上周六本报详尽报道深圳“无证作坊”加工哈根达斯冰淇淋蛋糕事件后,很自然地引起了本市消费者对上海市场上这一产品的疑虑。但是昨今两天,人们只闻哈根达斯方面对“安全”的“保证”,却不见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时现身,这未免令人遗憾:你为什么不能像消防队救火那般迅速出动?

  哈根达斯、“维他奶”事件提醒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仅靠最终成品的检测还远远不够,仅靠“深喉”的不断举报也是不够的,过程监管也不该留有漏洞。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