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贵州省卫生厅发出公告称,自3月下旬以来贵阳学院已确诊甲肝患者111例,引发疫情的元凶是学生日常饮用的“竹源”牌桶装矿泉水,生产厂家已经被勒令停业。2008年4月21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卫生部18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桶装饮用水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立即停售停用贵阳南明竹源天然矿泉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竹源牌”桶装水及相关产品。应该说,这又是一起由于不洁食品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桶装水中出现甲肝病毒,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现在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食品伙伴网-食品论坛是国内最大的食品行业社区,网友们主要是食品行业的技术人员,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师学生等。针对“由桶装水导致集体肝炎引发的思考”这一话题,网友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见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80635-1-1.html)。
网友们认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水源的污染,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污染,或是工作人员携带病毒等,也有可能是消费者(学生)在饮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网友huxuelian:关于桶装水引发集体甲肝,目前只是通过卫生排查手段所得到的结论,依据最原始,但是不失为一种相对可靠的方法。问询和排查:这111个确诊感染病毒患者和两百多个疑似患者有个共同点,即饮用了涉案品牌的饮用水,然后对该厂家的现场检查也发现,该厂无论在生产条件还是加工工艺还是人员的素质水平方面都很成问题,说明涉案饮用水存在被污染的可能。所以说,这些患者感染甲肝病毒,最有可能是由于饮用涉案品牌的饮用水所导致的。而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家检验机构从桶装水里分离出甲肝病毒。对饮用水的病毒检测,现今在国内还存在技术上的空白。按照国标,饮用水的检测项目只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矿泉水没有霉菌指标)。而一般的检测机构,根本没有用于检测病毒所需要的P3实验室,更不用说普通的生产厂家了。说到检测方法,目前用于甲肝病毒检测的试剂盒基本上都是基于血清学原理,不适用于食品。如果采用卫生学方法(比如养贝壳,养老鼠),周期长,耗费人力物力,根本不可能为一般检测机构和厂家所采用。所以对于此类事件的避免,还是只能回到一句相对苍白的“预防为主”。由此,各方高手能不能将手头的信息交流一下。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对食品,尤其是饮用水进行病毒的快速检验。把这个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网友yangdaxing:我想出现次此桶装水引发集体甲肝,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源水被污染了,那就是环境测评未做到位;二是在过滤除菌过程中,某种过滤介质或药剂携带病毒。个人分析,源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大些。
网友abc147741:水源带肝炎病毒很有可能的,所以水源的杀菌处理就相当的重要。还有,生产过程中感染肝炎病毒也有可能,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和人员的卫生。(我还怀疑有人为因素在里面,我就看到过这种现象,在产线上,有的员工偷喝产品,不喝完,把喝剩余的倒在下料罐中,如果该员工身体携带病毒,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要紧抓,员工体检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
网友afeng_0801:单纯猜测是没有用的,应当去找证据,我认为要做以下事情来查出原因:1、取水源样品送权威机构检验,如果证实被肝炎病毒感染,那么下面的事情都不用去分析或猜测。2、在工艺关键控制点上取样检验,看哪个环节出现问题。3、生产设备中的杀菌、过滤设备有没有正常。4、包装材料检验,是否被污染。5、排查生产车间消毒的设备设施等有没有问题,卫生操作情况,有没有控制好。6、销售过程有没有被人掉包假冒行为。7、人员健康状况,有没有新进员工没有做健康体检,有必要时全体做健康体检,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检查。8、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可以怀疑人为恶意造成。
网友lanlansun:桶装水存在卫生问题是早有报道的,只不过我们没引起重视而已,隐患来自厂家和消费者两方面。厂家除了生产环节树脂用久了可能失效外,还有水桶不能很好清洗消毒的问题;消费者自身如果没有安全意识的话,饮水机也会带来二次污染。
网友zhouming196:桶装水确实是个问题,就算是出厂合格,没有问题的水,也只能放几天,如果几天还没有喝完,里面就会滋生细菌,时间越长细菌会呈几何级数上升,所以我都只喝开水,自己烧。现在出现集体肝炎这个事情,我想应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水源没有管理好,被污染了,然后消毒的环节也没有做好,致使有肝炎病毒的水流进生产车间;第二方面,可能就是水源没有问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严而引入了病菌。但是也有一个疑问,就是只有学校才有,而其他地方却没有呢?这可能还得引到第三个方面,那就是送给学校的这一批或者存放不当,存放时间过长,或者就是送水商把这一批水给污染了。这样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一种产品,只有从原料源头到消费者这一全过程都实行严格监控,这一路都安全,最终食品才是安全的。只要其中哪怕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问题了,那我们消费者都是不安全的。所以对食品,绝对要实行全程监控,一路安全啊。
网友caixiuqun:我在饮用水行业也待了两年多了,我个人觉得病源很大可能是水源污染,一般一个水井都会用上很多年,有的用十几年都有,其中有的水井根本没什么管理,我以前有一水厂有一口老水井是不密封,老鼠都可以进得去,井壁也不是食品级的,用久了,井壁早就给腐蚀掉了,地表水都渗漏进去了,而地表水就什么样的水都有可能,什么病原体都有可能有。过程消毒也很重要,象臭氧杀菌,但是很多工厂根本就没很好的控制臭氧的浓度,觉得有加进去就行了,平时审核、检查花花钱就完事,根本不把我们消费者当回事。确实有可能是藻类生长繁殖引起的,原因有:1、蓄水池没定期清洗,生长了青苔。2、过滤设备老化,没起到过滤作用,没能把藻类过滤掉。3、消费者把饮水水机放在向阳的地方,有时候一桶水就喝很多天,给太阳一晒就容易长出青苔来。4、饮水机没定期清洗,有时候饮水机里面都有长出青苔的情况。所以喝水喝到有青苔不一定是水的问题或者说是生产厂家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因素的。
网友kaqiousha:按正规的工艺做的矿泉水或纯净水是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在桶的消毒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桶灌装臭氧消毒过后的水放两年都没问题。但旧桶就很难消毒,不管是QS还是HACCP都没有对桶的消毒做有效的硬性规定,一般只是规定水处理工艺。不管用多大浓度的二氧化氯或双氧水对桶喷淋消毒,旧桶做出来的水合格率都是很低的,如果使用60度高温0.5%的碱液洗桶后再消毒,合格率可以达到80%。但几乎很少有厂家采用热碱水洗桶,原因是QS没规定,而且技术上也不好操作,灌装间会很热,充满蒸汽,管道容易坏,桶易变脆、耗电大。目前市场上的桶装水90%都是不合格的,主要不合格项是菌落超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市场上大部分桶装水都不合格,还有那么多厂家能拿证且正常销售呢?那是因为厂家拿证送检的时候用的是新桶,所以一般都合格,即使是旧桶,就算消毒不好,打了臭氧,3天内细菌还没繁殖起来,3天后菌落就能达到几百上千。微生物检验是当天送样就检的。虽说市场上的水菌落超标严重,只要不是致病菌,对人体危害不大,即使菌落达到10000,喝起来也没味道,胃酸也照样能杀菌。如果说是竹源牌有问题,也有可能性,但卫生部门要拿出具体证据,如果厂家按QS或ISO做好各项记录,只要我的水检验没问题,可以维权的。
当然,也有网友对这次集体甲肝是由桶装水引起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阐述了理由。
网友zx5009:近期关于甲肝和纯净水的问题我个人看法是企业成了牺牲者。 首先从生产工艺上讲反渗透膜相当于分子筛对于甲肝病毒是可以去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活性炭吸附,由于活性炭的结构可以最大的提供比表面积来物理沉降吸附病毒,病毒即使过了这关还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通过表面电荷来和病毒表面电荷来结合。固定病毒。再者,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极小可以截留病毒,那么少量的病毒即使通过反渗透也会在臭氧消毒工序或紫外消毒条件下被减毒或杀灭。再者,病毒是靠宿主细胞来生存的,换句话说离开细胞它生存时间是有限的。即使还有病毒存在不代表它通过纯净水经过胃时,胃酸对它的杀灭一点作用没有。即使有病毒通过胃那么人体自生免疫应当会产生抗体中和病毒和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也会主动攻击甲肝病毒。所以纯净水造成的甲肝流行我还是不太理解的,病毒的量如果不大如何让人发病?大量的病毒必然有传染源,象病毒携带或者康复期带毒者,水的更新率在学校是很快的,是否是其他食品从业者或学生或老师成造带毒的?一般我倾向后者。
同时,网友们指出了由这次事件所暴露的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网友孤蓑烟云:食品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管理措施制定时根本没考虑到危险性分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亟待提高。甲肝可以通过肠道进行传播,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传播甲型肝炎的常见途径,往往造成流行性传播,且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
网友叶青:不知道卫生部门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这个事件至少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水源水的环境评价有效监督维护不到位;第二、企业桶装水生产过程控制不到位;第三、QS认证管理形同虚设,表现在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上。
网友harry.huang: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均,导致各级监督部门管理水平和检测水平不不平等性,是问题出现的关键,如何有效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监控能力是防止类似大规模流行病的关键,各地方应该重视相关设施的建设。
网友sdwaterbee:撇开厂家不说,为什么我们国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很明显,在监管的制度和力度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地方中,就存在有地方保护主义、监管部门职责不分的问题和监管部门领导的意识问题。虽然话说亡羊补牢未晚,但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今天是桶装水,明天是问题牛奶,后天又不知是什么食品出问题,每次问题发生后才去关注这方面的事情,桶装水出问题,就大力整顿饮用水市场,牛奶出问题了,就整顿牛奶市场。这样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牢方法,确实难以让大众对食品的安全问题感到安心。
网友camel422:首先,不管媒体的报道是不是真实的,我们要考虑为什么只有学生中毒,难道这个厂的产量这么小吗?如果不是,我们要考虑特殊人群的过敏物质是什么。以后做食品都是针对特殊人群的,这点要考虑,现在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从小都挑食,长大过敏的东西太多了,牛奶啦,菠萝啦。黄瓜啦,其次,在平时生产质量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抓住过程控制环节,重点环节一定要制定量化检验标准。第三、肝炎病毒应该怎么杀毒,希望做化验的朋友研究研究目前的消毒方法是否适合。
针对这次由桶装水导致集体甲肝的事件,通过网友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在立法、监管、检验检测技术、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都需要加强控制。感谢孤蓑烟云、常青树、camel422、harry.huang、kaqiousha、huxuelian等网友对本次讨论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