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限塑”引发部分争议

   日期:2008-06-0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85    

限塑”引发部分争议,同时也拉近我们与环保的距离
  编者按:

  关于环保,很多人觉得那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不需要我们操心,也有很多人认为,那是前卫者所标榜的生活方式,不实用也不实惠。总之,环保,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太远。

  然而,6月1日起,“限塑令”的正式施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法规对环保的强制力。与环保相关的法规也许不够成熟,但至少证明了政府部门的态度。“限塑令”施行数天,虽然存在很多争议,也给市民带来一些不便,但我们却切实感受到——环保,离我们近了。

  环保,很困难。很多人奉献了一生,却收效甚微。环保,很简单。一日三餐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5年你就能救回一棵成年大树。不要忽视小小的力量,蝴蝶轻扇翅膀都可能引起风暴。汇集你我的努力,环保一定也能成为风暴,席卷全国。

  [数字]

  为什么要“限塑”为什么要环保

  有句话说得很好:“没有我们,地球照样转。没有地球,我们就一无所有。”这些数字也许能让我们进一步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

  ●我们每天用1200万个塑料袋,自然分解每个需要500年,而每200个塑料袋中仅有1个会被循环利用;如果把塑料袋换成纸袋,生产中又会带来超过70%%的空气污染物,超过50倍的水污染物,更比塑料袋多占据9倍空间。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

  ●森林正在以每秒30公顷的速度消失,每年全球有170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小时,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相当于两个巴黎的森林没了,半个纽约变成了沙漠。而中国的原始森林,只占森林总面积的2%%。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限塑]“限塑后生活”初体验

  “限塑令”实施几天,记者走访市区各类市场发现,市民多数能理解“限塑令”的积极意义,但却依然对此存在不少疑问。

  1.厚度大于0.025毫米,谁摸得出来?

  “限塑令”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即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一是因为这种超薄塑料袋的强度、耐用性非常不好,另一个原因它可以随风到处飘,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有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全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

  根据“限塑令”的规定,厚度超过0.025毫米、按标准生产的塑料袋可以使用,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得免费提供。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须实行有偿使用,即要收取一定费用才能提供给消费者。然而,不少市民反映,0.025毫米不好把握。“0.025毫米的厚度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感觉还是原来的塑料袋,凭什么就要多收钱?”市民李先生的话也许可以代表一部分市民的疑问。

  2.买块5毛钱的豆腐?再买个2毛钱的塑料袋装?

  新规实施后,薄的塑料袋禁止使用,厚塑料袋又得花钱买。那买块豆腐、买个馒头也要再花上几毛钱去买个塑料袋吗?不少市民对此表示难以理解。记者了解到,对于人们担心的鱼肉、豆腐、熟食品等的包装问题,“限塑令”另有规定。根据《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塑料购物袋是指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物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也就是说,装熟食、生鲜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并不在新规限制范围内,市民去超市买熟食、豆腐之类,仍可免费用塑料预包装袋。

  3.专门买垃圾袋不是一样不环保?

  很多市民都习惯把超市购物后没用的塑料袋拿来装垃圾。有市民提出,没了塑料袋,垃圾怎么装?如果还是得购买塑料垃圾袋,不是一样不环保吗?

  市民吕先生希望,政府能够想得更周到些,生产出塑料袋的替代品,否则仅靠收费不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4.“禁白”就该由消费者独力买单?

  “塑料袋收费我们没意见,就当为环保做贡献嘛。可我们买塑料袋,钱是给商家的。因为完全不用塑料袋是不可能的,算一下帐,一个大型的超市一天光卖袋子的收入就很可观。我们为环保掏钱,却富了商家,这样合理吗?”这种意见在记者的采访中颇具代表性。

  据了解,虽然塑料袋不起眼,但一年累计下来费用也不少,像大型超市的塑料袋费用就有数十万元。超市的惯常做法是将塑料袋的成本计入超市综合经营成本中去,就好比水电、房租一样。表面上看,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方便了顾客,但实际上,塑料袋的费用最后还是摊薄到零售商品上,由消费者买单。所以消费者就存在疑问:“成本已在摊在商品上,而塑料袋又收费,那商家从中的获利是否太高了?”

  有市民建议,既然出台政策控制白色污染,让消费者买单并不解决根本问题,而应该彻底禁止使用塑料袋。更多市民认为,找到合适的替代品非常重要,对于环保,商家也是有责任的,不能一味向消费者收钱了事。

  5.既然掏了钱,为什么不给我们可降解塑料袋?

  “让我们掏钱买塑料袋,可钱花了,不还是照样污染吗?”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质疑。确实,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为了便利,根本不在乎买袋子的那几毛钱,这就导致白色污染仍然存在。

  不少市民对超市继续卖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表示不满:既然我们“掏钱买环保”,那就应该给我们提供可降解塑料袋,这样才是真正的环保。

  6.改用环保袋真能减轻污染?

  “限塑”后,不少商家以纸袋、无纺布袋代替塑料袋。有市民提出,商家为“限塑”所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改用这些“环保袋”真能减轻污染吗?

  对此,环保专家指出,“以纸代塑”的问题在于,纸制品价格偏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有数据显示,每生产4万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中又会对水造成污染。也就是说,即便塑料袋收费会减少其使用量,而大量使用纸袋的话,又会造成森林减少、河流污染的环境恶果,不一定能实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预期目标。

  同样,无纺布尽管可反复使用,但其耐久性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如此强大,实验证明,一个无纺布袋最多可反复使用10次。而无纺布的清洗也较为复杂,由于无纺布表面凹凸不平,污渍附着力较强,所以很难一次清洗干净,而想彻底晒晾干,也比其他布料耗时更长。也就是说,使用无纺布袋的消耗量仍不少,且难清洗的特点会导致在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

  [节能]为了环保我们能做的很多

  环保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除了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之外,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可以做,这些小事所能起的作用可能大大超过你的想象——

  ●换上节能灯

  从你家一只小小灯泡开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节能效果却惊人。据专家测算,用功率11瓦的高品质节能灯泡代替日常用的60瓦白炽灯泡,可以减少80%%的耗电量,还能提高20%%-30%%的亮度。假如全中国人均一只节能灯泡,以每天用4小时计算,一年节省的总电量甚至超过三峡水电站年均发电量的总和。

    ●点滴节水

  洗澡时间每缩短2分钟,会省下40升左右的水,刷牙间隙关掉水龙头,也可省几十升水。

  ●选择简单出行方式

  能多走路、骑自行车就少打车、少开车。在欧洲,很多人为了减少因驾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愿意骑自行车上班,这样的人被视为环保卫士而受到尊敬。

  ●少用餐巾纸

  如果你只需要一两张餐巾纸的话,就不要一下子拿一大叠。如果每人每天能少用一张餐巾纸,全国每年就会减少几十亿公斤的废纸。

    ●调节空调温度

  夏天把制冷温度调高1度,一年下来会省下500块左右。

  ●离家时拉上窗帘

  夏天在你离开家时拉上窗帘,可以让屋子隔热,减少25%%用于降温的能源消耗。

  ●拔掉电源

  不看电视时就把插头拔掉,或把排插开关关掉,电视消耗的电费占一般家庭的10%%以上,这其中又有10%%-15%%的能源都浪费在“关机”“待机”状态。其他电器同样如此。

  ●设置电脑休眠时间

  为电脑设置休眠功能,每年电费最多能省下几百块钱。不用时如果关掉显示器,可以节省电脑总能耗的60%%。

  ●减少用纸

  在很多国家,使用再生纸已成为时尚,人们以出示印有“再生纸制造”的名片为荣耀,以表明自己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纸杯主要供访客使用,自己可以准备一个漂亮的杯子喝水;尽量选择无纸化办公方式,减少纸的耗用量;影印时尽可能双面使用纸张……

  ●三年用一部手机

    尽量不要频繁更换手机,并且保证你的手机不需要后会被挥手或捐献给需要的人。如果10%%的用户能坚持使用一款手机3年以上,每年就能避免几千万个废旧手机对地球造成的辐射污染。

  ●理性消费

  喜欢“囤货”是很多女性的通病,化妆品、衣服、首饰……样样都买了都“囤”起来。其实,不理性的消费也是一种极不环保的行为,化妆品本来就是化学制剂,很多包装又不能降解,丢弃后对环境破坏很大;生产服装、皮包等商品不但要耗费大量天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潮流]环保:何止时尚更是高尚

  在时尚潮流的引导下,今夏街头背各种帆布袋的时髦女孩多了起来——在推广环保上,时尚的力量功不可没。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环保高尚”的理念终有一天超过“环保时尚”。

  “我不是一只塑料袋”:

  这一只小小的手袋,在2007年夏天成了时尚的主角,它以环保面料制作,显然是在引领人们不使用塑料材质的手袋。为了推行时尚环保主义,“I''mnotaplasticbag”(我不是一只塑料袋)打出的口号是“Savetheworld,usetheFiver(拯救世界,用5英镑)”。在上市当天引发伦敦的抢购狂潮,只持续了1小时就全部售罄。虽然掀起时尚环保风潮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帆布袋,但环保理念已经融入时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乐活”:

  所谓乐活(LOHAS),是由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句中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直译过来就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乐活族通过消费、透过生活,支持环保、做好事,获得自我成就感。他们不只是爱地球,也不只是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是两者都爱的生活方式,跨越地理、种族、年龄的限制。

  “绿领”:

  “有蓝领的体魄,白领的知识和金领的物质基础,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善待生存环境。”以上就是新环保主义者在网上的自我定义——他们自称“绿领”。

  他们的生活主张很有意思:寻找绿色生活。他们与“月光族”“负翁”“负婆”的消费理念截然相反,他们尽管物质丰富,却主张节约,摒弃奢华和琐碎,强调简洁流畅的世俗生活,尝试为心灵减负——用心经营着自己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真正的绿领总是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关注生态,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大学的环保协会里分类回收废品,在小动物保护协会里救助流浪猫狗,做这些事情的人都可以叫作“绿领”。(晚综)

  [分析]为什么环保常“半途而废”

  很多人曾经尝试有机生活,想用实际行动来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可往往不能持之以恒。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环保生活“半途而废”的理由。

  ●我一个人注意环保,感觉很像异类。

  苏青羽(25岁男):对环保问题,我平时还是很注意的,比如说,对废旧电池,我都会收集在袋子里,然后再拿到商场去回收。但对于我这样的做法,我的一些朋友都认为我是“多此一举”。

  分析:一个人注重环保,效果确实不会很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朋友不能理解只是暂时的,应该多以实际行动来带动周围的人都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我们相信,你的努力一定有价值。

  ●都说要垃圾分类,要少用塑料袋,但周围的人都没这么做。

  罗美英(37岁女):垃圾分类虽然说了很久,但在泉州做得好像还不太多,分类垃圾桶也很少见。多数小区只设一个垃圾房,所有的垃圾都堆放在一块,还有不少人把废电池等有毒垃圾混在其他一般生活垃圾里。

  分析:混合投放垃圾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要改变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有关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有人说环保可以节约开销,我试过,但效果太不明显了。

  黄以雯(29岁女):我曾经看过关于如何更省水省电也更环保的文章,我照着文章上的方法身体力行了一段时间,可惜当月的帐单一下来,水费电费只比平时少了20几块钱,这么微小的节约,实在让我没有动力坚持下去。

  分析:环保是个慢功夫,光看小帐好像意义不大,但长期坚持下来,还是会有点成效的。而且,除了水、电,还有领域可以节能省钱,比如说汽油费。当然,除了省钱,环保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对环境的改善,这可是一件高尚的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