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北方主产区特大旱灾、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多次强降温和严重病虫害等多重灾害的中国夏粮生产,今天迎来正式“开卷”作答——中国小麦主产区跨区机收今日在此间全面启动。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将粮食安全问题视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然而,二00八年十一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一度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以“中国粮仓”河南省为例,遭受了自一九五一年以来的最大旱情,曾持续一百一十多天无有效降雨。公开数据显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河南全省小麦受旱面积最高达四千一百五十万亩,其中严重受旱七百万亩,有五十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随即,中国上下展开了一场抗旱保苗夺丰收的“夏粮战”。河南省更是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抗灾夺丰收,力保夏粮再夺高产。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资金七千一百六十一亿元人民币,加大力度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并再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粮食问题可谓最大的民生问题。在多重灾害面前,在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夏粮能否再获丰收,能否走出连续两三年增产、接下来就减产的“波动怪圈”,自然备受世界瞩目。
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开机启动仪式上表示,如果近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夏粮总产量可望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这将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夏粮连年增收的新纪录,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对于中国振奋信心抵御经济危机,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然,丰收也实属来之不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有关官员的分析很谨慎,人们却欣喜看到,经历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北方粮食主产区的旱灾,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和严重的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的中国夏粮生产,“开卷”作答更加沉稳和理性。
目前,中国正集中力量把粮食核心产区建成国家“永久性大粮仓”,本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上传出消息,中国初步拟定到二0二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达到耕地面积的五成左右。这些高标准农田将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的要求来建设,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