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潘春娟 实习生刘伟)买来的橙汁原来是橙汁饮料,买来的巧克力其实是巧克力饼干……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原以为无“真实身份”的食品只会来自地下厂家,但3月14日质监部门在省城部分超市检查时发现,有不少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也喜欢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
在位于长风街的一家超市,质监执法人员发现有好几种食品在标注产品标签时,利用字号大小和色差试图掩盖食品的真实属性。“某正规厂家生产的一种芦柑柠檬,其实是‘柑橘柠檬果味饮料’,芦柑柠檬四个字很大,而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写着果味饮料,并画上水果图案来混淆消费者的视线,误导消费者。”据了解,类似的食品标签还有“橙汁饮料”、“巧克力夹心饼干”等食品,均突出食品名称中的橙汁或巧克力,淡化了它其实是一种饮料或饼干。
此外,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的各种配料须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这意味着,配料表中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较多,越排在后面,含量越少。检查中,一款红枣莲子羹,食品配料表上最前面排着糯米、淀粉、白砂糖等,红枣、莲子两种成分却排在最后。还有一些八宝粥、藕粉,用“银耳”、“百合”等冠名,虽然银耳、百合、桂圆成分往往排在配料表的最后,但在名字栏却特意用大一号的字体突出这些成分。
据质监人员介绍,食品厂家之所以喜欢在标示食品名称、外包装图案和产品介绍等内容时忽略其真实属性,或者把价格较高但含量较小的配料提炼出来作为商品名,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抓住顾客先入为主的心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现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对利用产品名称混淆食品真实属性等欺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食品企业一旦违规,将被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