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四川乳业欲借优质奶源突围

   日期:2010-06-3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82    

    “保守估计,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20%。”6月25日,菊乐乳业副总经理夏雪松表示,在收购美资企业奶奇乐乳业半年后,菊乐乳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按照这样的速度,今年销售额将突破7亿元大关。”夏雪松坦陈,即便保持20%的增速,与刚出台的《四川省贯彻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实施方案》要求相比,还有加快发展的空间。

    19日,省发展改革委出台的该方案明确了我省乳业发展目标:即到2012年,实现四川人均奶类占有量达20千克;乳制品产量达到170万吨,其中干乳制品产量达到10万吨,液体乳制品产量达到16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全省鲜奶产量实现100万吨,乳制品加工能力利用率达到75%以上;初步形成成都、眉山、达州、阿坝四大乳制品生产基地。

    “三聚氰胺事件后,全国乳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部分大型乳制品企业元气仍没有完全恢复,这为四川乳业突围提供了绝佳的赶超机会。”省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川企应抓住方案出台契机,扭转四川乳业发展慢、品牌小、产品少、营销弱等劣势,叫响“四川造”乳业品牌。

    以奶源换市场

    “我们的奶源不大可能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夏雪松透露,菊乐乳业目前已拥有4个自有牧场,能为企业稳定提供50%的奶源供给。“另外50%主要通过奶农合作社收购,都是合作了近10年的老客户,稳定且养殖技术过硬,这是我们的优势。”

    稳定的奶源供给已逐渐转化为市场的占有率。业内人士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前,外地乳企巨头占据了四川市场5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至少让出了20%的市场份额。”未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本土乳制品企业成为“接盘者”。“在成都市场,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左右,居行业第一。”夏雪松表示。

    “去年,在川销售最高增幅达到40%,在云南市场,液态奶销售已超过蒙牛和伊利。”新希望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取得如此佳绩的“诀窍”在于奶源的稳定和可控。据了解,截至目前,新希望已拥有11个奶源基地,10个直属牧场,可控奶牛15万头,年收奶量达到40万吨。“经过多年积淀,一批本土企业已建立起了安全可靠的奶源供给体系,这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马继良认为。

    技术创新发力高端

    “四川乳业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领域。”25日,奶业专家魏荣禄认为,西南地区不适宜奶牛养殖这一传统观念正逐渐被打破,目前,西南地区生产的乳制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以及西南乳制品市场占全国比重,均达到1/3,呈现主产区和主销区重叠的特征。

    西南地区巨大的市场容量早已吸引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维维豆奶、太子奶等行业巨头竞相入川建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竞争对手的增加,本土龙头企业大多通过技术创新、走高端精品线路,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我们去年推出的高端产品澳特兰牛奶非常成功,目前已经在云南、四川、浙江、北京等地铺开。”新希望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反复试验独创的生物处理技术,72摄氏度超低温杀菌工艺成就了澳特兰的高品质。“与一线企业竞争,我们在技术上并不吃亏,比如在2008年开发推出的菊乐黑牛奶,因良好口感、品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国内已有近50家企业跟风生产。”夏雪松透露。雪宝乳业在川北地区具有传统优势,公司董事长任奎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公司将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对新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原材料的涨价,中低端奶制品利润缩水以及精深加工带来的高附加值,使我们看到了高端产品前景。”

    拉长营销“短板”

    “我选择乳制品,第一考虑是品牌。”27日,在成都青石桥家乐福购物的李小姐表示。说起四川本土乳制品,李小姐坦言,只知道新希望乳业和菊乐两家,而即便是这两家企业的产品也没能进入她的采购范围。

    “与国内一线企业相比,营销是我们的短板。”夏雪松坦言,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部分企业的强势广告营销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据了解,某些一线企业每年的营销费用都上亿元,而我们却不及他们的百分之一,这是应该加强的地方。”据悉,为提升品牌,新希望乳业广告近期已登陆央视黄金时段。

    省奶业协会专家认为,四川本土的新希望、菊乐等品牌的加工技术和蒙牛、伊利并无太大区别,但缺乏这些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新出台的产业规划方案有望拉长这一“短板”,以现有较大规模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分别重点扶持2-3家面向全国或跨区域市场的乳品企业,同时培育5-10家区域内优势企业,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中小特色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