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再次发文部署党政机关进一步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
此前的2009年2月,中央曾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厉行节约的八项要求。时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又发出通知,要求党政机关经费缩减要量化。
尽管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但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中央对此三次下发文件,实属罕见。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中央密集下发文件,说明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折射出有些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方面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与2009年的部署相比,此次更侧重后续跟进落实。”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博士解读说,“中央将2009年提出的厉行节约的8条规定整合为6条,但内容却更为具体,措辞更为严厉,加了部分配套措施,增强了操作性和可行性。”
“这次中央的部署更务实、更可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鲁照旺教授认为。
中央党校政法部黄小勇副教授指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是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需要,是提升执政形象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
党政机关要发挥“头羊效应”
建设节约型社会早已纳入中央的执政理念。去年以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等重要的中央会议都对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提出要求。
“中央密集下发文件要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其深层次背景。”胡仙芝分析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社会经济元气还有待于逐步恢复;同时危机导致社会支出费用大量增加,民生费用支出压力增大,这势必影响到近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在开源受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节流就是唯一可行的应对方法。
“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全社会必须增强节俭意识。”黄小勇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现实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逐步改善,有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以及奢侈浪费等现象仍然严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政府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所占比例也远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行政开支占政府支出比例过高,不可避免将挤压用于民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黄小勇认为,由于我国政府主导式的发展战略将持续,党政机关为推行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和分配着巨量的财政资源,那么,建设节约型机关就成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要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并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鲁照旺分析,党政机关要做到厉行节约,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政府决策上,要营造适宜推动全社会节约的公共政策;组织体制的构造上,要能够适应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
二是政府机关自身运行上的节约。这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开支,比如工资、福利、补贴、医疗等方面;办公运行费用节约,包括建筑物的节能、交通节能、出差费用节约,等等。
鲁照旺指出,“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的完成,又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长期来看,只有科学界定了政府职能,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抑制政府规模不断扩张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受访的专家强调,按照中央要求,要创建节约型社会,党政机关必须发挥“头羊效应”,这不仅局限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领域,还应拓展到党政机关的各种施政层面,并在刚性制度上取得新进展。
“组合拳”打造长效机制
本刊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中央要求以“组合拳”方式,围绕6方面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奢侈浪费行为,并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长效机制。
受访权威人士提醒,党政机关厉行节约,需要在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尤其要解决广为公众诟病的公费出国、公车私用、公款吃喝“三公消费”问题,这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首先,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大力压缩因公出国(境)组数和人数。对省部级干部因公出国(境)人数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招商引资、文体交流等大型因公出国(境)团组中党政干部的比例。
“中央要求市地级以下(含市地级)各级党政机关2010年因公出国(境)人数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压缩10%。”胡仙芝说,“中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2010年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不得超过2009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
“这项规定与去年相比,也有一些配套措施跟进。”胡仙芝举例,“比如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先行审核制度;领导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证照,必须按规定上交外事、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其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对于公务用车的配套使用管理,中央要求,“严禁豪华装饰公务车。不得利用职权向企业事业单位、下属单位提出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的要求。
“公车腐败问题,近年来公众意见比较大。”黄小勇认为,“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关键是加强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此外,需要在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和加油环节进行精细管理,节约成本,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推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等制度。”
“尽管近年来各地的公车制度改革,更多的是改革的回潮和失败,但探索精神可嘉,还应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本着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财政开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公车改革。”黄小勇说。
第三,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工作。严格报批手续,规范接待程序。国内公务接待严格按标准实行工作餐,提倡自助餐。采用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公务接待定点饭店,制定定点饭店目录。“公务卡改革会再深化,逐步将公务接待费纳入公务卡结算范围。”
从各种报道披露来看,目前公务接待浪费现象依然普遍。黄小勇建议,一要严格规定公务接待的范围、规格和标准;二要从预算管理上加强约束,对公务接待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严格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三要改革创新公务接待模式,逐步推行接待集中统一管理,降低接待费用。
对此,黄小勇还建议,鉴于基层单位相当一部分公务接待是“被逼出来的”。在当前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基层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必然要细心接待上级领导。因此,规范公务接待和降低公务接待开支,还需行政体制改革的支持。
第四,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办公楼维修项目;严禁超标预算超标装修办公用房;严格控制业务用房规模,禁止借建造业务用房之机违规建设办公用房。
据权威人士介绍,在2010年底前,除已批准开工建设的项目外,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再新建、翻扩建、迁建、购置办公楼及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
第五,解决各种庆典、节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严格审批程序、严格经费审核。“未经中央或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举办、参与和赞助举办此类活动。经批准举办的,也要从严控制规模和经费支出。”
此外,滥用政府资金、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举办庆典、节会、论坛活动等问题,将会被严查。
最后,中央还要求进一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在按编制增人增支核定部门公用经费的基础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2010年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项目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控制。
同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也是治理重点,并向社会团体和国有控股企业延伸,切实从资金来源上堵塞漏洞。
配套措施还须及时跟进
从本刊记者调查情况来看,要使创建节约型机关落到实处,还需更多配套措施跟进,比如建立科学的党政机关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等等。
“在中央提出要求后,后续配套措施也应及时跟进。”胡仙芝举例,比如在严格控制因公出国方面,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作了规定。
“这个惩罚措施具有一定的震慑力,亦能对中央厉行节约的总体部署起配套保障作用。”胡仙芝认为,“针对其他方面的规定,同样也需有专门的界定和相应的惩处条款。”
“中央应把对能源的珍惜及节约,纳入整体工作的部署与开展中去。”鲁照旺说,“同时也应注意到,在党政机关的开支中,预算外资金仍有较大操作空间,所以降低的费用不能限于预算内开支,预算外的开支也应统一进来。”
“一切财政资金本应全部纳入预算范围进行管理。但在实践中,总有一部分财政资金是游离在政府预算之外的。”鲁照旺指出,“对预算外资金的具体处理由于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也削弱了应有的威慑力和可操作性。”
受访专家认为,党政机关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政务信息必须公开。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坦言:“党政机关行政成本不透明,很多开销不在预算内。由于预算外收入的不透明、不公开,财政收入到底有多少钱谁都不知道,用多少自然也不知道。行政开支等政务公开化内容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提高行政开支的透明度。”
“建设节约型政府,政府部门固然要堵塞管理漏洞、提倡节俭意识,但也要加强外部监督,在他律方面有所作为。”胡仙芝认为,“遏制行政机关奢侈浪费之风,还要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关键要强化人大的预算审查与监督。”
据悉,按中央要求,11月30日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将落实厉行节约要求情况,报中央纪委、监察部和财政部。□文/记者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