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背景
圣元奶粉“早熟门”事件令卫生部介入调查,日前正式有了结果,称女婴性早熟与奶粉无关,圣元奶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湖北3女婴为临床常见病例。圣元洗脱了罪名,但儿童性早熟为何成为了临床常见病例?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了临床常见病例?这引起我们的关注。
现在的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其中很多家禽鱼虾也是被“促长剂”和“催肥剂”催大的。比如本来应当是半年以上才能出栏的饲养鸡,一个多月就被宰杀了。这些快速出栏的鸡鸭都是用含有激素的饲料企业良莠不齐,在饲料产品中过量添加医用激素的情况时有发生。
用避孕药养鳝鱼、用催长饲料养猪、鸡鸭鹅短短几十天就上市了……喂食了这些含有促长剂的饲料,激素在促进生长的同时也在鸡鸭鱼虾的体内积聚,孩子们每天吃这样的食物,最终造成性早熟的情况发生。据临床资料发现,出现性早熟的儿童基本都是爱吃肉的孩子。
家长以为新鲜的水果营养价值更高,殊不知一些光鲜的水果却是用“催熟剂”催出来的。为了抢先上市卖个好价钱,一些果农便对果树使用“催熟剂”,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反季水果在这方面问题最为突出。
天然食品也未必安全无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吃的蛋黄、鱼子或者是补脑的食品,这里面都含有很多的胆固醇和脂肪,雌激素的沉积也是很多的。本身营养的充足,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多,也给体内合成雌激素提供了条件,这些都是相关的。所以,在婴幼儿喂养当中,我们还是提倡平衡膳食、正常喂养。
给孩子进补却补成了“小大人”
食物进补引起的儿童性早熟在南方城市体现得较为突出。广东人喜欢煲汤,很多人在煲汤时将动物内脏一起煲,其中动物的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含有激素物质,通过进餐可进入人体。
同时,记者注意到《中国药典》有这样的相关说明:人参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长期服用人参有促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蜂王浆有繁育的功能,花粉、蚕蛹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成分或者促进性激素大量分泌的成分,这一类的滋补品成人适量服用没有问题,但不适合给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吃。然而,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加强营养,总是只盯住蜂蜜、蚕蛹等的营养物质,却忽略了其对少年儿童发育的副作用。
此外,目前流行给孩子吃一些营养辅助食品,寄托在一些增高、增智产品上。岂不知某些美其名曰的口服液、牛初乳、蛋白粉等营养品中含有一些类激素的成分,这些成分短期内的确有促进孩子长高的可能,但这种长高违背了自然规律,等到进入发育的高峰阶段,孩子反而不长了,并且出现性早熟现象。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不能轻信广告,也不要盲目跟风。很多新产品的功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我们都还不了解,不要花钱让自己的孩子做了新产品的试验品,很多问题和危害在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来,等到我们发现时,常常令人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