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东北粮食收购进度迟缓 农民称政策执行走样

   日期:2010-02-0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12    


    东北粮仓:

  新粮收购有点微妙

  记者 王晓明 长春报道

  多种因素促使素有我国“粮仓”之称的吉林省今年新粮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扬,市场价格高于国家临储价格,加上农民严重的惜售心理,粮食收购进度整体迟缓,粮食收购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微妙形势。

  粮食收购进度整体降低了13%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吉林省农安、榆树、公主岭、四平等主产区采访发现,大多数粮库门前都冷冷清清,一反去年农民排长龙卖粮的场面。在四平市南山粮库,看大门的保安告诉记者,他们是执行国家临储政策的中储粮下属库点,去年这时候忙得脚打后脑勺,农民排大队排出去好几公里,可今年到目前一点都没动,粮库里平时都没几个人。

  吉林省粮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月10日,全省入库新粮1000万吨左右,新粮入库进度是商品量的42%,而去年同期粮食入库进度为55%,粮食收购进度整体降低了13%。

  从收购主体看,去年政策粮为主体,今年市场粮占大头,根据吉林省农发行统计,去年截止1月10日,临储粮已经收购626万吨,而今年只有14万吨。据了解,今年已经收购的商品粮304万吨,依靠农发行贷款的仅占32%,收购的大头主要是南方用粮企业。

  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分析,受全国性强雨雪天气影响,粮食运输受阻,销区到货量减少,用粮企业库存薄弱,加之降雪导致中原地区玉米湿度增加,运往南方安全得不到保证,中断了中原地区对南方地区粮食的有效供给,致使用粮企业不得不转向东北集中采购玉米,加上国家运费补贴政策激励,多种因素共同促使吉林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扬。历史罕见的高开高走,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家临储价格,目前平均每吨高100元,“主渠道”作用丧失,整体收购进度放缓。

  在四平市,粮食局副局长周长安介绍说,今年四平粮食总产在555.5万吨左右,商品量450万吨,截止1月5日已经收购粮食97.2万吨,其中玉米91万吨,而去年同期已经收购玉米147.8万吨,粮食收购进度是去年的60%左右。他说:“已经收购的97.2万吨,有27万吨在公主岭,是吉粮集团的收购量,目前看真正的国有企业没有伸手,非国有企业收购53万吨,粮食加工、商贸、转化企业收购40多万吨。”

  先卖先吃亏,后卖肯定多赚

  吉林省一些粮食部门干部认为,今年粮食收购进度慢,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临储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国有主体难以真正入市;另一方面农民惜售心理依然浓重,对未来粮价仍有更高期盼;此外,国家对南方企业的运费补贴政策,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挤压了产区本地企业收购数量。

  公主岭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杜兴中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公主岭国标三等玉米折干粮价格1.56元/公斤,而国家临储价格只有1.5元/公斤,市场价高于临储价,所以临储粮收购基本没动。他说:“今年国家政策很明确,对临储粮收购贷款敞开供应,但执行国家价格根本收不上来,国家临储价出来之前一些购销企业多少还收点,临储价出台之后基本就没人收了,再收就是赔钱。”

  农民心态方面,四平市农委副主任周一平说,最近几年玉米价格基本呈“先低后高”态势,农民卖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定式:即先卖先吃亏,后卖肯定多赚。在榆树市先锋乡,农民张延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家里1公顷地,由于干旱减产只打了不到1万公斤玉米,目前还在家里放着没有出手。谈到对粮价的看法,他说:“目前的市场价格和去年比确实高不少,平均每公斤高将近一毛钱,但大伙都认为后期价格还能再往上涨,这几年都是这样,等到节后卖干粮普遍能多卖不少。”据他介绍,现在卖粮的都是家里急着用钱的,还贷款或者买年货,有点家底的基本都不着急卖,都指望着从价格上把减产的损失找回来。

  政策方面,国家今年鼓励南方销区用粮企业到东北采购,南方饲料企业、用粮大户和国字头的粮食购销企业,给予一次性定额费用补贴。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宪宇说,产区本地的加工企业,把玉米加工成淀粉后还是要卖到南方去,南方企业有了每吨70元的补贴,就相当于在原料环节降低了成本,对于北方产区企业来说形成不公平竞争。产区本地的粮食商贸企业更加艰难,记者从吉粮集团了解到,正常他们往南方运玉米,一吨的纯利润能达到70元就不错了,可如今南方企业直接降低70元成本,他们的买卖根本没法做了。

  刘宪宇说:“省内所有的加工企业,正常到这个阶段都应该收购一部分粮食,够用到五一左右,可我们目前库里收上来的粮食只够用一周,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辽宁不少企业因为没有原料已经停产。我们现在价格已经给到了每吨1630元,还是收不上来。”据他介绍,他们企业目前在四平地区一共仅收购了6.2万吨干粮,而去年同期已经收购30多万吨了。

  存粮霉变风险加大,储粮安全隐患堪忧

  周长安认为,一旦后期市场粮价回落,临储价达不到农民心理预期,将会出现因农民储粮设备简陋、储存时间长而形成坏粮的现象。“农民对临储粮收购的概念一般都只论等级,却忽视了霉变率的硬指标。”他说:“霉变率超过2%就不在国家临储收购范围内了,去年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粮食收购进度迟缓,大量粮食滞留在农民手中。专家认为,后期伴随南方企业收购量饱和,本地企业收购数量萎缩,后期粮价仍然存在回落风险,届时即使国家临储敞开收购托底,集中收购烘干能力也将出现问题,而且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农民手中存粮霉变风险加大,储粮安全隐患堪忧。

  农安松源玉米生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邹作海曾经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工作过,他说:“吉林省粮食产量年年增加,但是粮食烘干能力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多数烘干能力集中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手里,由于这些企业不收粮或者晚收粮,浪费了大量的烘干时间。这些都是补不回来的,目前就是把农民手中的余粮全部收到粮库来,即使开足马力全力烘干,也会有相当数量的粮食无法脱险。”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当务之急应综合运用政策、市场手段调控玉米等粮食市场价格,谨防粮价虚高,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适时、择机卖粮。此外还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春节过后玉米集中销售烘干的相关准备工作,迎接节后售粮高峰到来,谨防坏粮现象出现。

  业内人士提出,国家对南方企业运费补贴政策规定,当东北地区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玉米价格回升到平均1.6元/公斤(国标三等)以上时,中央财政停止补贴,但目前市场收购价格很多地方已经超过这个价格,中央补贴还没有停止,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最终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农民: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就走样

  一些农民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种粮大户张海清说:“国家的政策是真好,但下面一执行就走样,去年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国标二等玉米每公斤1.5元,可实际到粮库根本卖不上这个价,很多时候都在水分上做手脚。”他认为,国家给了农民好政策,不能出了政策就拉倒,在具体执行中应加强监管力度,让惠农政策能真正惠及农民。

  在松花江镇上一个小卖店里,几个农民正在闲话家常,农民张守玉说,他家里一公顷多地,今年也就打了6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一大半;另一个农民李忠强说,他家的情况也差不多,1.5公顷地的玉米,今年才打了不到1万公斤……由于遭受了严重旱灾,2009年吉林省粮食产量有明显下降,总产在275亿公斤左右,主产县很多农户都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地处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德惠市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全县336.9万亩农田有240万亩受旱,占农田总面积的75%左右,其中绝收面积就达到了10万亩,预计粮食减产要达到三成左右。

  说起当前的困难,农民普遍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节后的粮价。他们说,产量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价格再上不去,今年的收入就会出问题,还不上种地的借款,明年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希望能通过较高的价格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张守玉说,现在都说市场经济,市面上东西少了价格肯定就能高,估计挺到后期能卖到每公斤2元钱;小卖店老板李怀志说,春节后粮价肯定要涨,关键很多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很多人种地就是一年倒一年,赚点吃喝,家里没什么积蓄,年关到的时候想不卖粮都不行。

  在磐石市取柴河镇新胜村,村民王辉回忆说,去年因为着急种地用钱,2万多公斤水稻的价格每公斤还不到1.5元,承包土地、种子化肥等农资、雇佣劳动力各项费用加起来,剩不下什么钱,但不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他说:“而且今年卖粮还不知道什么形势,去年虽然国家给了好政策,但卖粮过程中不仅要排大队,还要给好处费才能评上好等级,大伙抢着卖粮,国储库门前大队排出去有几公里远。”据他介绍,去年他们村普遍都往国储库送,有的排队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没卖上好价钱。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的小卖店里,张守玉等几个农民表示,他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自从国家开始给农民补贴以来,种子、化肥价格年年都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给的那点钱实际上都不够填这个窟窿。”他说:“生产资料这个东西,种地必须得用,如果来年价格继续这么涨下去,恐怕大伙种地连账都算不过来,也就没了活路了。”

  四平市农委副主任周一平说,去年,以化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很大,化肥平均涨幅在40%-50%之间,个别品种达到80%。以四平市用得最多的复混肥为例,前年平均1800-2000元/吨,去年已经涨到2000-2800元,涨幅高达50%。尿素的涨幅也在20%以上。

  对于今后的期盼,吉林省榆树、德惠、公主岭等一些产粮大县粮农表示,首先还是希望国家出台更高的托市价格,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吉林省农发行办公室主任史德顺说,去年吉林玉米大丰收,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出台了每公斤1.5元(国标二等)的保护价初期,玉米收购并未出现量增价涨的情况,市场价格反而不同程度下降,农民售粮价格也都在政策性价格之下,政策“托”市场“压”农民,粮食并没有卖上好价钱。《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在一些玉米加工企业采访时发现,当时由于气温偏高,湿玉米不便储存,养殖业遭遇寒冬饲料需求不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市场整体需求不旺,市场上呈现出粮多但收购群体少的局面,不少企业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

  分析去年玉米价格“托”不起来的原因,史德顺说,从供给看,季节性供给压力较大,农民销售心理存在差异,部分农民“卖跌不卖涨”,玉米上市量增加;从需求看,国内饲料需求不旺,企业采购原料态度谨慎,尤其对于玉米,在季节性上市旺季、价格可能继续下探的情况下,大多随用随购,批量采购现象很少,进而打压价格走低。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的临储价格已经高于去年,但由于执行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且经历旱灾粮食品质有所下降,对于农民来讲,实际的临储价格并没有强过去年;价格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通过综合调查,在“保底价”基础上略微上调,既要尽量弥补粮农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谨防“粮价带百价”现象。

  生产资料价格方面,一些农民认为,国家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不能任由生产资料价格无限制疯涨下去,必须给农民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维持生计,否则这边国家补,那边市场套,里外里农民还是得不着实惠,建议有关部门对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价格控制,保护农民利益。

  采访中,不少农民还表示,在今年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很多农户损失惨重,仅仅依靠粮价拉动恐怕难以弥补巨大损失,企盼国家明年在各项补贴方面能够继续加大力度,让中央的阳光雨露能够更多、更直接地照耀在农民身上。

  玉米价格反季上扬

  国家收购政策推动,东北玉米收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争粮,农民惜售心理浓重,加上气候、运输等因素导致国内玉米供应局部失衡,玉米价格呈反季上扬态势,产销区价格联动上涨。专家认为,当前价格逆市上涨具有明显阶段性,春节前后,玉米价格将趋平稳回落,应谨防运输阻塞造成供应不平衡,加剧市场波动。

  据了解,目前,广东、福建玉米市场价格每吨在1900元左右;大连、营口等港口平仓价格每吨在1840元左右;吉林省玉米收购价格普遍超过1600元/吨,明显高于国家出台的临时收储价格。

  业内专家分析,粮食价格反季节上扬的主要原因是,受全国性强雨雪天气影响,粮食运输受阻,销区到货量减少,用粮企业库存薄弱,加之降雪导致中原地区玉米湿度增加,运往南方安全得不到保证,中断了中原地区对南方地区粮食的有效供给,致使用粮企业不得不转向东北集中采购玉米,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玉米价格阶段性上涨。

  专家认为,目前支撑价格的因素:一是今年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二是饲料和工业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拉动玉米价格上涨。一方面,随着国内整体经济持续回暖,国内饲料养殖需求仍将延续上升势头;另一方面,近期国内酒精、淀粉等市场价格稳步上涨,也促进了玉米消费向深加工转移。三是全球玉米供求形势趋紧,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专家认为,从国内玉米整体供需格局判断,产大于需、库存充裕的状况并未改变,预计到春节前后市场价格将趋稳回落,但受气候、运输等因素影响,局部供求平衡问题仍需警惕,谨防价格继续波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9/2010年度,虽然全国玉米总产量为16300万吨,同比下降290万吨,但总消费量在14814万吨,同比增长421万吨,年度结余量仍高达1487万吨。吉林省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认为,春节前后,农民可能为购买年货加快出售玉米,新粮将集中大量上市,贸易商收购量将逐渐减少,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可能出现调整而平稳回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