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今年一季度,中国贸易条件结束了2009年明显改善的态势,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恶化状态,2月份的贸易条件指数为81,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
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作为国际贸易领域一国的购买力与国民福利水平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人们关心的仅仅是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额度,而实际上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一直都在恶化中,2008年前三个季度达到历史最低点。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大幅改善,而今年一季度则重新落入历史低位。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4月25日公布的测算结果,今年1至3月份,按进出口同比价格不变计算,出口价格下跌使出口部门少收入104亿美元,而进口价格上涨使进口部门多花404亿美元,合计508亿美元。贸易条件恶化导致损失占国民收入的4.9%,这意味着一季度真实国民收入增长率是7%而不是11.9%。
宋国青表示,国民收入的这4.9个百分点是中国“贡献”给了别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和矿产国。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称中国外贸在做“赔本买卖”,他表示,在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的背景下,进出口越多越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恶化。
与进出口结构密切相关
贸易条件的变化与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同时出口制成品,使得这两类产品的价格极大地影响到贸易条件的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其中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贡献了绝大部分。
伦敦交易所现货价格显示,1月至3月,铜价同比分别上涨了61.59%、106.6%和98.68%。
一季度原油价格同比显著提升89%,并于4月6日创下18个月最高点,达到86.84美元/桶。
相对于进口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一季度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却下降近2%左右,并达到2000年以来一季度出口价格指数最低值。
然而价格升降并没有带来进出口数量的显著变化。据中国海关统计,一季度,进口总额同比增长64.6%,出口总额增长28.7%。以更高的价格购进更多商品,同时又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商品,这就是“赔本买卖”表现所在,而其背后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存在大量低附加值出口企业,它们的激烈竞争与产能过剩,使出口议价能力几乎为零。
仅以中国集装箱行业为例。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史艳秋4月25日在第六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发言提及,1至3月累计出口集装箱31万只,同比上升了123.8%,出口金额6.78亿美元,同比上升仅为0.4%,利润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8%,对于资源和能源类的进口商品过度依赖,成为抬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需求因素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的数据,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仅为42.6%左右,相比1998年,12年仅增长了10%左右。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约低1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则低近30个百分点。
同时,进口企业本身的利润率也非常低,大部分进口企业无法把原材料的涨价转移到自身产品的价格上。以钢铁行业为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铁行业落后产能仍然非常严重,行业利润率从2008年的4%-5%,下滑到目前的3%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月28日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一季度,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10家亏损。
与此同时,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也显示了国内投资需求的旺盛,各地方政府的投资热度仍然很高,一季度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增长幅度为36%,产生了很多刚性需求。
恶化趋势在继续
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4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6月原油期货报价85.46美元/桶,只比4月6日创下18个月高位低不足1美元。
今年三大矿山要求铁矿石价格涨幅在90%-100%以上,4月28日,中国钢铁协会联合国内钢厂与三大矿山公司的谈判宣告破裂,让各钢厂自行考虑签订合同,铁矿石涨价势不可挡。
政府近期已经意识到了贸易条件的这种变化,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将会把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通胀预期纳入到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
余永定表示,中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显示,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增长脱节,中国到抓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汇率的灵活性,一方面汇率升值可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直接改变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汇率还具有淘汰落后产能的效用,可以使出口行业的效率得到提升并改善其产业结构。而提高利率可以避免国内过热的投资需求。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财经国家周刊》则表示,现在香港已经聚集了大量热钱等待汇率升值进入套利,如果再动利率就变成了双套利,目前美国和日本都是零利率,这样的宏观政策会吸引更大规模的热钱涌入。
一方面要维持经济稳定、防止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另一方面要防范伺机而动的国际热钱,如何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决策层面临艰难抉择。